中國古代兵書,《武經七書》之一。成書時間約在戰國中期,一說在戰國末期。作者尉繚,魏惠王時人,一說為秦王政時人。存世主要版本有《續古逸叢書》影宋本、《武經七書》本及明清刊本等50餘種。今本凡5卷24篇,近萬字。該書強調戰爭的目的是為瞭實現封建統一,認為“兵者,以武為植,以文為種;武為表,文為裏”,認識到政治是根本,戰爭是枝幹。重視耕戰,認為經濟是決定戰爭勝負的基礎。在軍隊建設上強調嚴明賞罰,“明制度於前,重威刑於後”,要“審開塞,守守一道”,並通過將帥的表率作用達到治軍的目的。作戰指導上,主張利用“道勝”、“威勝”和“力勝”三種方法,“權敵審將而後舉兵”。重視戰爭準備和戰略決策,主張先機制敵,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提出辯證看待強弱、攻守、有無、專散、文武等矛盾關系。《尉繚子》汲取法、儒、墨、道諸傢思想而論兵,在先秦兵書中獨具一格,對後世有深遠影響。但主張治國治軍用法嚴酷,是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