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印地語詩人。生於婆羅門傢庭,是一個小封建主的宮廷詩人。19世紀末,他流傳的詩整理出版。因他使用的邁提裏方言更接近標準印地語,故被認定為印地語詩人。他著有敘事詩《吉爾蒂頌歌》,分4章,169節,約1 500行,敘述抵抗外來侵略的鬥爭,歌頌一個王子向侵略者復仇,反映瞭作者的民族主義精神。他的抒情詩影響更大,在比哈爾邦邦邁提裏地區傳誦很廣,因而有不少偽託之作,但確為他所寫的有300首左右。這些詩深受古典梵語詩人勝天的《牧童童歌》的影響,大多寫黑天的情人羅陀的美貌,羅陀的女友為她和黑天說合,並為他們傳遞彼此的愛慕之情,以及寫羅陀和黑天的幽會等。這些詩反映瞭封建社會的青年男女追求個性解放和自由戀愛的理想,不過有的詩表達得比較露骨。詩人另有一些抒情詩描寫離愁別恨和自然景色,還有少數詩挖苦和嘲笑大神。他的詩對印地語文學和孟加拉語文學都有較大的影響,被稱為“邁提裡地區的黃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