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奏弦鳴樂器。16~18世紀流行於歐洲。它的形制、結構、音色、演奏方式等,雖與小提琴相近,但有明顯不同(見表)。

維奧爾與小提琴的特點
維奧爾 小提琴
琴身 側板寬、較厚 側板窄、較扁
背板 平坦 稍隆起
音孔 通常“c”形 “f”形
繞腸線為品
弦數 6弦或7弦 4弦
琴弦 較細、張力小 較粗、張力大
持琴 豎持 小型的於肩平持
弓桿 略向外彎呈拱形 略向內彎呈凹型
執弓 掌心朝上 掌心朝下
音色 單薄、空洞、帶鼻音 豐滿、輝煌

  維奧爾有多種樣式,大致可分為標準式及特殊式兩種。

  標準式維奧爾 主要指17世紀一組高音、次中音和低音3種維奧爾,均為6弦。另一種是法國式低音維奧爾,通常7弦。16世紀後半葉,維奧爾成為歐洲的重要樂器。17世紀中葉維奧爾在英國達到瞭它的黃金時代,當時的樂曲大多由高音、次中音、低音各兩件維奧爾來演奏。其中低音維奧爾又可作為獨奏樂器,最為重要。17世紀歌劇興起後,歐洲音樂從復調音樂轉向主調音樂,樂曲偏重於女高音聲部,高音及次中音維奧爾逐漸被更近似人聲的小提琴所取代。

  特殊式維奧爾 ①上低音維奧爾。18世紀流行於德國。琴頸甚寬,制成“ㄇ”形,上張曲調弦 6根,另有共鳴弦若幹在“ㄇ”形的琴頸中通過,演奏者可用左手拇指撥弦。J.海頓曾為它寫過125首三重奏曲。②小低音維奧爾。形體略小,16世紀流行於英國,常用於演奏通奏低音和旋律的裝飾變奏部分。17世紀為低音維奧爾所取代。③利拉維奧爾。17世紀流行於英國,比小低音維奧爾略小,6弦。因其按擦弦利拉(中世紀的一種雷貝克)的方式演奏而得名。④最高音維奧爾。17世紀創制於法國,發音比高音維奧爾高四度。⑤抒情維奧爾。流行於18世紀,無品,有7根旋律弦,下方附有7根或14根與旋律弦同音的共鳴弦,持琴如小提琴。J.S.巴赫、海頓、G.普契尼的作品中均有應用。⑥倍低音維奧爾。音域比低音維奧爾低八度,是現代低音提琴的前身。

  古典樂派作曲傢為維奧爾寫有奏鳴曲。18世紀以後為提琴傢族樂器所取代。20世紀新古典主義樂派興起,巴羅克時期的樂器又得到復活,維奧爾又為一些作曲傢所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