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上的兩大基本派別之一;與唯心主義對立的理論體系。在哲學基本問題上主張物質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統一於物質,精神是物質的產物和反映的哲學派別。它承認外部世界,承認物質存在於人們的意識之外,並且不依賴於人們的意識。唯物主義在歷史上主要經歷瞭以下三種形態。

  樸素唯物主義,又稱自發的唯物主義。它在萌芽時期就十分自然地把自然現象看作是無限多樣性的統一,並且在某種特殊的東西中中去尋找這個統一。如古希臘哲學傢泰勒斯認為,萬物產生於水,並經過各種變化之後又復歸於水。中國古代的“五行說”認為,水、火、木、金、土五種物質是世界的本原。隨著人們實踐范圍的擴大和理論思維能力的提高,樸素唯物主義逐步擺脫瞭把世界本原歸結為某種具體物質形態的局限性。歐洲出現瞭德謨克利特、伊壁鳩魯的原子唯物論,認為一切事物都是由不能再分的物質微粒“原子”組成的,開始從物質結構上研究世界的本原。中國古代唯物主義者則認為宇宙萬物是由一種極細微的流動的物質“氣”構成的,氣是世界的本原,提出瞭氣一元論

  機械唯物主義,又稱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它是適應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伴隨著近代自然科學的產生而出現的。與17世紀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相適應,出現瞭一批以F.培根、T.霍佈斯、J.洛克為代表的英國唯物主義者。他們認為,哲學的對象是客觀存在的物質實體,物體是不依賴於人們思想的東西,它是世界上一切變化的基礎。世界上除瞭具有廣延的物體之外,不存在其他任何東西。當時實踐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決定瞭人們隻能主要以機械力學的原理來論證世界的物質統一性,用力學規律來解釋形形色色的各種現象。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是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發展的頂峰。它既有明顯的機械性,又有一些辯證法思想。其代表人物有J.O.de拉美特裡、D.狄德羅、P.-H.D.霍爾巴赫、C.-A.愛爾維修等人。L.費爾巴哈的人本學唯物主義推翻瞭唯心主義在德國的長期統治,恢復瞭唯物主義的權威,大大解放瞭人們的思想,馬克思、恩格斯也深受其影響。

  馬克思主義的唯物主義,又稱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它是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紀40年代,總結瞭無產階級鬥爭的歷史經驗和自然科學的新成果,批判地繼承瞭人類文化的成果,特別是在批判地吸取瞭G.W.F.黑格爾辯證法的“合理內核”和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基本內核”的基礎上創立的。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是關於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最一般規律的科學,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的概括和總結,是馬克思主義全部學說的理論基礎、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公開申明自己為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的解放事業服務。它強調理論對於實踐的依賴關系,理論的基礎是實踐,又轉過來為實踐服務並接受實踐的檢驗。馬克思主義哲學既有高度的革命性,又有嚴格的科學性,是在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它不但科學地說明世界,而且指導人們改造世界,並隨著社會實踐和科學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