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義是指與經驗論或經驗主義相對立的一種認識論學說。又譯為理性主義。一般說來,唯理論者不承認經驗論者所主張的一切知識都起源於感覺經驗的原則;他們認為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可靠知識不是、也不可能來自經驗,而是從先天的、無可否認的“自明之理”出發,經過嚴密的邏輯推理得到的。他們往往把這種“自明之理”,如歐幾裏得幾何學的公理,以及傳統的形式邏輯的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等,說成是人心中與生俱來的“天賦觀念”。唯理論者認為,隻有依靠理性直接把握到事事物本質的那種“理性直觀知識”,或依靠理性進行邏輯推理得來的知識即理性認識,才是可靠的,依靠感覺經驗得來的感性認識是不可靠的,往往是錯誤認識的來源。

  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的巴門尼德以理性為真理標準,宣稱感官是欺騙我們的。公元前5世紀的柏拉圖也將知識分為四個等級,按其可靠程度順次為:理性、理智、信念、想象;宣稱認識就是靈魂對其生前在理念世界已具有的知識的“回憶”。見回憶說。

  隨著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封建社會內部逐步形成,近代自然科學發展起來。思想傢們在為初期自然科學制定系統的認識理論和方法論時,有的強調觀察實驗,主張經驗論的理論和經驗的歸納法;有的則強調數學演算和邏輯推理,主張唯理論和理性的演繹法。在當時歷史條件下,他們都起過積極的作用,但由於思想方法的片面性,形成瞭各執一端的兩種對立學說。

  西方近代唯理論哲學的開創者為法國的R.笛卡兒,主要代表人物有荷蘭的B.斯賓諾莎和德國的G.W.萊佈尼茨。此外還有笛卡兒學派的N.馬勒伯朗士以及萊佈尼茨哲學的繼承者C.沃爾夫。

  近代唯理論在與經驗論的鬥爭中經歷瞭一個演變過程。笛卡兒首先要求以觀念的“清楚”、“明白”作為真理性認識的標準,並且以數學,特別是歐幾裡得幾何學作為一切可靠知識的標本,認為隻有像幾何學那樣從極少幾條完全清楚明白的“自明”公理出發,依靠人的“自然靈明”,即天賦的理性認識能力,來進行每一步驟都清楚明白、準確無誤的推理,這樣得來的知識才是可靠的;主張按照幾何學的方法建立關於整個世界的根本理論,即他所說“形而上學”的體系。笛卡兒所倡導和實際運用的“方法論的懷疑”,主張通過“普遍懷疑”來掃除一切不夠清楚、不可靠的東西,求得一個完全清楚明白而無可懷疑的“第一原理”,用以作為建立整個形而上學大廈的奠基石。他從唯理論的根本觀點出發,提出“理性的演繹法”即“幾何學方法”,以作為哲學乃至全部科學最根本的方法。笛卡兒認為,既然要求推出可靠知識,最初的公理或第一原理必須是“自明”的,而從感覺經驗得來的觀念又往往是混亂模糊的,甚至常常欺騙人們,可靠的知識不能來自感覺經驗,隻能來自人心固有的或與生俱來的“天賦觀念”。

  笛卡兒的唯理論觀點一方面受到當時英國的T.霍佈斯和法國的P.伽森狄等唯物主義經驗論者的駁斥和詰難,其“天賦觀念”學說及其唯理論的觀點更受到稍後的英國經驗論主要代表J.洛克的系統批駁;另一方面又受到許多人的擁護和追隨,形成瞭笛卡兒學派。馬勒伯朗士等人進一步肯定心物都在上帝之中;斯賓諾莎則肯定上帝即自然,是唯一實體,廣延與思想是唯一實體的兩種“屬性”。這種觀點繼承和發揚瞭笛卡兒的唯理論思想,但把它放到瞭唯物主義的基礎上,認為理性認識的對象即“實體”及其“屬性”、“樣式”,即是整個自然界。萊佈尼茨則站在唯心主義的立場上,用“單子論”和“前定和諧”反駁洛克的唯物主義經驗論,維護和發展瞭笛卡兒以及斯賓諾莎的唯理論觀點。他認為人心作為“單子”,各自徹底孤立,不受外來的影響。甚至認為,一切觀念都是天賦的,把“天賦觀念”的唯心主義先驗論推向極端。他還認為觀念與真理作為傾向、稟賦、習性或自然的潛能天賦存在人們心中。他肯定依據“矛盾律”進行推理而得的知識是“必然真理”,依據“充足理由律”而得的關於經驗的知識是“事實的真理”,在唯理論的基本立場上容納瞭經驗論的某些因素。沃爾夫將萊佈尼茨的唯理論加以系統化,一度成為德國占統治地位的哲學。

  唯理論強調理性認識的重要作用,認為認識不能停留在感性階段,必須上升為掌握事物本質、規律的理性認識,具有真理性,但否認認識源於經驗的傾向則導向唯心主義。

  廣義的理性主義不限於認識論,在思想文化一切領域中,凡相信理性的理論觀點或思想傾向,都可稱之為理性主義。與此相對立的是種種形式的“非理性主義”或“反理性主義”,包括神秘主義、信仰主義、唯情主義、直覺主義以及宗教迷信、盲目崇拜權威或墨守舊傳統的思想等等。資產階級早期的啟蒙思想,特別是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傢的思想,不論其具體的哲學觀點如何,在上述意義上都可看作是理性主義。在宗教神學的范圍內,隻承認教義或教條中合乎理性邏輯的觀點,也被看作是理性主義。在社會歷史觀、政治學說、倫理學、文學、藝術、美學等方面,凡偏重理性或崇尚理性的觀點,都可以稱為理性主義。唯理論也可以指傳統意義上的形而上學或本體論中的一種學說,這種學說認為萬事萬物的存在,總有其存在的理由,就原則上說任何事物都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