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屋建築的牆、頂棚、地面等表面上塗抹各種砂漿的裝飾工藝。其作用在於使建築物牆面、頂棚、地面平整光潔,增加美觀,使室內光亮,提高裝飾效果,改善室內居住條件。在盥洗室、試驗室、X光室、冷藏庫和化工車間等易受潮濕或受到酸、堿腐蝕的房間裏抹灰還可以起到保護牆身和樓地面的作用。在室外牆面進行抹灰,保護牆體不受風、雨和大氣的侵蝕,可以提高牆體的耐久性並提高牆體防潮、隔熱的性能,彌補和改善牆體在功能方面的不足。同時,對房屋建築立面進行建築藝術處理,提高質感、線型及色彩彩裝飾效果。

  在中國,仰韶文化時期的半穴居中,已有在穴底和穴壁表面塗抹大泥的例子。西安半坡村早期遺址也發現在屋蓋上用草泥打底、白細泥罩面抹光的做法。到商代已有在泥墻上抹蜃灰(貝殼灰)的做法,使建築外觀有瞭較大的改變。《爾雅》有“鏝謂之朽、地謂之黝、墻謂之堊”的記載,不但說明商代已有專門用於抹灰的工具,而且有墻面抹白色和地面抹黑色的做法。根據發掘資料,秦咸陽宮室地面已經抹成紅色。兩漢文獻中,除瞭“丹墀”、“玄墀”還有壁面抹胡粉,周邊框以青紫,外圍墻抹土紅色和內部建築采用白墻紅柱等做法。這種宮殿、官署、廟宇建築裝飾的方式,直到清代仍被沿用。

  抹灰飾面的主要操作工藝為:基層修整處理、清理和澆水濕潤;測量掛線;貼標志灰餅,分層塗抹砂漿並抹平、罩面養護和成品保護。抹灰層的平均總厚度通常是:頂棚15~20毫米;內墻18~25毫米;外墻20~25毫米。

  抹灰工程分一般抹灰、裝飾抹灰和特種抹灰三類:①一般抹灰。有石灰砂漿抹灰、混合砂漿抹灰、水泥砂漿抹灰、聚合物水泥砂漿抹灰、麻刀灰、紙筋灰、石膏漿罩面等;②裝飾抹灰。有水磨石、水刷石、幹粘石、斬假石、拉毛灰、噴塗、滾塗、彈塗、彩色抹灰和裝飾灰線等;③特種抹灰。有對X射線起阻隔作用的重晶石砂漿抹灰,耐酸砂漿、防水砂漿、保溫砂漿抹灰等。

  石灰砂漿抹灰 常用於室內磚墻基層墻面、板條、鋼絲網墻面和頂棚等部位。用配合比為1:2.5~3(石灰:砂子)的石灰砂漿打底或分層抹平,面層用麻刀灰或紙筋灰、石膏漿罩面壓光。

  水泥砂漿抹灰 常用於室內墻裙、踢腳板、油漆墻面、室外簷口、腰線、垛子、陽臺、勒腳、混水墻面等部位。抹墻面時,先用1:3(水泥∶砂子)水泥砂漿打底或分層找平,再用1:2.5水泥砂漿罩面壓光或搓成毛面。

  混合砂漿抹灰 常用於混凝土墻面、鋼板網吊頂和表面油漆、貼墻紙等裝飾抹灰部位。常用砂漿配合比為1:0.3:3、1:1:6、1:3:9(水泥∶石灰∶砂子)等。

  聚合物水泥砂漿抹灰 聚合物水泥砂漿是以聚合物和水泥共同作為膠凝材料的砂漿。常用的聚合物有聚乙烯醇縮甲醛膠(即107膠)、聚醋酸乙烯乳液、天然橡膠膠乳(聚異戊二烯)、氯丁膠乳、丁苯膠乳、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等。制作工藝同普通砂漿相似。常用於預制、現澆混凝土頂棚和較光滑的混凝土墻面、加氣混凝土墻面,作為抹灰和基層之間的粘結層或裝飾層。常用配合比在1:1~2的水泥砂漿中摻入水泥重量8~15%的聚乙烯醇縮甲醛膠,或2~5%的聚醋酸乙烯乳液,可以提高水泥砂漿的粘結強度2~4倍,增加砂漿的和易性、柔韌性和彈性,減少面層砂漿開裂和粉酥現象。

  拉毛抹灰 適用於有音響要求的廳堂及有裝飾要求的內外墻面和頂棚抹灰。使用混合砂漿打底,用紙筋灰或1:0.5:1混合砂漿罩面。其施工方法是邊罩面邊用硬毛棕刷往墻面上垂直拉出毛紋;也有用白麻纏成刷子,蘸上砂漿向墻面上一點一帶,帶出毛疙瘩,形成拉毛墻面。

  水刷石、幹粘石、斬假石等室外抹灰飾面,用1:3水泥砂漿打底,養護一天後澆水濕潤,然後做各種裝飾面層。

  水刷石面層 先在底層上刮一道素水泥漿,隨即抹1:1.25~1.5水泥石碴面層,石碴粒徑為4~6毫米。面層厚度為8毫米。面層稍幹後,用鐵抹子壓實拍平,再用刷子蘸水刷一遍後,再拍壓一遍,重復2~3次,使石子在砂漿中轉動到大面均勻朝外,等面層凝固到刷石子不掉時,用噴霧器由上往下均勻噴水沖洗,把表面水泥砂漿沖掉,露出石子粒徑的1/3~1/2為止,最後用小水壺從上往下把表面殘水泥漿沖洗幹凈即成。

  幹粘石面層 在已抹好的底層上先抹1:(1.5~2):(0.05~0.1)(水泥∶砂子∶107膠)的粘結砂漿,然後往粘結層上甩石碴(粒徑宜為4毫米,略加石屑),將石碴拍入粘結層1/3~1/2,拍平拍實。

  斬假石面層 先在底層上抹素水泥漿粘結層一道,隨即抹1:1.25水泥石碴漿面層,石子粒徑為2毫米,養護2~3天後,用斧子將石層剁出各種條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