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條水底隧道。位於上海市區西南部黃浦江上遊的江底,1965年5月動工,1970年9月建成通車(見彩圖)。包括引道在內,全長2761米。最大縱坡為3.84%,水底段設有0.6%的緩坡段。

上海黃浦江打浦路過江隧道內景

  隧道埋設於第四紀沖積層形成的淤泥質粘土和粉沙土地層中,其底部最大埋深在地面以下34米左右,水底段最小覆土深度為7米。兩端洞口外均設有長約100米的柵式光過渡段。沿線設有豎井6座,作為施工時拼裝、拆卸盾構以及隧道運營時的通風、照明、通信、給排水等的設備井之用。

  隧道為雙車道,車道寬7.0米,車道一側設有寬0.25米的側石,另一側為寬0.65米的檢修巡邏道。水底及河岸段圓形斷面采用網格式擠壓盾構及全閉胸擠壓盾構施工。隧道外徑10米,內徑8.8米,襯砌由8塊鋼筋混凝土管片組合而成(見圖)。部分河岸段為鋼筋混凝土矩形斷面,采用噴射井點降低地下水位後,用鋼板樁支撐明挖施工,其餘均用連續沉井法施工,即將沉井逐個下沉後,再將各井接通而構成隧道(見地下工程沉井法施工)。引道段為敞開式的U形斷面,采用輕型井點及噴射井點降低地下水位(見基坑水位的降低)後明挖施工。

  隧道內車行道為現澆的鋼筋混凝土路面。上部吊平頂由鋼絲網水泥、預制薄板構成。采用橫向機械通風,沿隧道縱向佈設送排風口。沿隧道設有7座排水泵房,可將隧道內污水及沖洗水定時排出,以保持隧道內的清潔和幹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