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來測定低層大氣中各種氣象要素和污染物質豎向分佈及其隨時間變化規律的高聳結構。主要觀測不同高度的風速、溫度、濕度、湍流和大氣各種成分及其變化規律,為氣象預報、治理污染和土木建築結構設計提供可靠的資料。環境氣象塔始建於20世紀40年代初,高度一般在100米以下。從60年代起,環境氣象塔有較大的發展,高度逐漸增加,一般在200~300米之間,最高475米,建在美國白沙導彈發射場。

  環境氣象塔一般採用格構式鋼結構,以減小擋風面面積。沿塔身不同高度設置若幹平臺和伸臂,用以安裝儀器。各類信息由電纜傳遞到塔下機房,通過電子計算機自動記錄和處理各項數據,供分析研究。環境氣象塔的靜力和動力計算與一般塔式結構和桅式結構的計算方法相同。

  北京環境氣象塔是用鋼管組成的三邊形格構式桅桿,高325米,於1977年建成,是目前中國最高的構築物(見彩圖)。在不同高度處設有15層工作平臺,桿身邊寬2.7米,中間設有電梯,沿桿身高度裝有5層纖繩。桿身先在工廠焊接成若幹節段,再運到工地用螺栓拼裝。桿底為球鉸支座,設計時采用基本風壓420帕,並考慮烈度8度的地震作用,桅桿自振周期2.7~3.1秒,結構總重220噸,其中纖繩重30噸。

北京環境氣象塔(大氣污染監測塔)三邊形格構式桅桿,高325米,是目前中國最高構築物

  由於纖繩上不設置絕緣子,容易出現渦流共振現象,因此,在纖繩端部設減振器,以保證儀器讀數的精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