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專著。明代科學傢宋應星(1587~?,字長庚,江西奉新人)撰。初刊於明崇禎十年(1637)。它全面系統地總結和記述瞭中國古代尤其是明代農業和手工業的生產技術和經驗,是一部傑出的農藝學和工藝學文獻。全書分為上中下3編,共18卷,並附有121幅插圖,描繪瞭130多項生產技術和工具的名稱、形狀、工序。書中對與輕工有關的食品加工、制鹽、陶瓷器製造、造紙、珠玉琢制等均有詳細記述。

  卷一“乃粒”中,記述瞭稻、麥、粱、、粟(小米)、胡麻(芝麻)和菽(豆類)等谷物糧食的種植技術,農具及灌溉機械的使用方法。卷四“粹精”中,記述瞭取得谷物中的純粹、精華部分的谷物加工方法。卷六“甘嗜”中,介紹瞭種蔗和制糖技術,養蜂和采蜜技術,以及用谷物制造糖漿的技術。卷十二“膏液”中,記述瞭豆油、芝麻油、菜籽油等食用油的榨油技術。卷十七“曲蘗”中,記述瞭用稻麥制曲和釀酒的技術。

  卷五“作咸”中,記述瞭海鹽、池鹽、末鹽(用地堿煎的鹽)和崖鹽(巖鹽)的生產技術。介紹瞭鹽的產地和功用,以及鑿井、汲鹵和引水曬鹽、場灶煮鹽、利用天然氣煎鹽的方法。從中可以得知,當時中國的海鹽已占鹽總產量的80%。

  卷七“陶埏”中,記述瞭磚瓦、缸甕和其他陶瓷器的燒造技術。指出陶瓷器須“過手七十二,方能成器”,道出瞭分工之細。

  卷十三“殺青”中,記述瞭各種紙張的制造技術。其中造竹紙工藝中用石灰漿處理竹欀、用柴灰處理紙漿、在紙漿中加入紙藥水汁等3項關鍵性的化學工藝,比舊的造紙方法大大前進瞭一步。

  卷十八“珠玉”中,記述瞭珍珠、玉石、瑪瑙、水晶等的采取和琢制加工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