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麥芽、酒花、水為主要原料,經酵母發酵作用釀制而成的飽含二氧化碳的低酒精度酒。現在國際上的啤酒大部分均添加輔助原料。有的國傢規定輔助原料的用量總計不超過麥芽用量的50%。但在德國,除製造出口啤酒外,國內銷售啤酒一概不使用輔助原料。國際上常用的輔助原料為:玉米、大米、大麥、小麥、澱粉、糖漿和糖類物質等。根據所採用的酵母和工藝,國際上啤酒分下面發酵啤酒和上面發酵啤酒兩大類。啤酒具有獨特的苦味和香味,營養成分豐富,含有各種人體所需的氨基酸及多量維生素如維生素<B1B2B6,煙酸,泛酸以及礦物質等。

  發展簡況 世界啤酒業的發展 啤酒的起源與谷物的起源密切相關。人類使用谷物制造酒類飲料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已知最古老的酒類文獻,是公元前6000年左右巴比倫人用粘土板雕刻的獻祭用啤酒制作法。公元前4000年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已有用大麥、小麥、蜂蜜制作的16種啤酒。公元前3000年起開始使用苦味劑。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國王漢穆拉比(Hammurapi?~公元前1750)頒佈的法典中,已有關於啤酒的詳細記載。公元前1300年左右,埃及的啤酒作為國傢管理下的優秀產業得到高度發展。拿破侖的埃及遠征軍在埃及發現的羅塞塔石碑上的象形文字表明,在公元前196年左右當地已盛行啤酒酒宴。苦味劑雖早已使用,但首次明確使用酒花作為苦味劑是在公元 768年。啤酒的釀造技術是由埃及通過希臘傳到西歐的。公元1~2世紀,古羅馬政治傢普利尼(公元62~113)曾提到過啤酒的生產方法,其中包括酒花的使用。中世紀以前,啤酒多由婦女在傢庭釀制。到中世紀,啤酒的釀造已由傢庭生產轉向修道院、鄉村的作坊生產,並成為修道院生活的一個重要內容。修道院的主要飲食是面包和啤酒。中世紀的修道院,改進瞭啤酒釀造技術,與此同時啤酒的貿易關系也建立並掌握在牧師手中。中世紀,在歐洲可用啤酒來向教會交納什一稅、進行交易和向政府繳稅。在中世紀的德國,啤酒的釀造業主結成瞭堅強的同業公會。使用啤酒花作苦味劑的德國啤酒也已輸往國外,不來梅、漢堡等城市均因此而繁榮起來。17~18世紀,德國啤酒盛行,一度使葡萄酒不景氣。19世紀初,英國的啤酒生產大規模工業化,年產量達20Ml。19世紀中葉,德國巴伐利亞洲開始出現下面發酵法,釀出的啤酒由於風味好,逐漸在全國流行。目前在德國,92%的啤酒是下面發酵法生產的。德國在19世紀頒佈法令,嚴格規定碑酒的原料以保持啤酒的純度,而且由於實行下面發酵法和進行有規律的酵母純粹培養,從而提高瞭啤酒的質量,成為近代慕尼黑啤酒享有盛譽的基礎。在美洲新大陸,17世紀初由荷蘭、英國的新教徒帶入啤酒技術,1637年在馬薩諸塞建立瞭最初的啤酒工廠。不久,啤酒作為近代工業迅速發展,使美國成為超過德國的啤酒生產國。19世紀,釀造學傢相繼闡明有關釀造技術。1857年,L.巴斯德確立生物發酵學說;1845年,C.J.巴林闡明發酵度理論;1881年,E.漢森發明瞭酵母純粹培養法,使啤酒釀造科學得到飛躍的進步,由神秘化、經驗主義走向科學化。蒸汽機的應用,1874年林德冷凍機的發明,使啤酒的工業化大生產成為現實。目前全世界啤酒年產量已居各種酒類之首,已突破100000Ml。1986年全世界生產啤酒101588.7Ml。產量位於前10名的國傢見表1。

表1 1986年啤酒產量居前10名的國傢

  中國啤酒業的發展 19世紀末,啤酒輸入中國。1900年俄國人在哈爾濱市首先建立瞭烏盧佈列希夫斯基啤酒廠;1901年俄國人和德國人聯合建立瞭哈蓋邁耶爾-柳切爾曼啤酒廠;1903年捷克人在哈爾濱建立瞭東巴伐利亞啤酒廠;1903年德國人和英國人合營在青島建立瞭英德啤酒公司(青島啤酒廠前身);1905年德國人在哈爾濱建立瞭梭忌怒啤酒廠。此後,不少外國人在東北和天津、上海、北京等地建廠,如東方啤酒廠建於1907年,谷羅裡亞啤酒廠建於1908年,上海斯堪的納維亞啤酒廠(上海啤酒廠前身)建於1920年,哈爾濱啤酒廠建於1932年,上海怡和啤酒廠(華光啤酒廠前身)建於1934年,沈陽啤酒廠建於1935年,亞細亞啤酒廠建於1936年,北京啤酒廠建於1941年等。這些酒廠分別由俄、德、波、日等國商人經營。中國人最早自建的啤酒廠是1904年在哈爾濱建立的東北三省啤酒廠,其次是1914年建立的五洲啤酒汽水廠(哈爾濱),1915年建立的北京雙合盛啤酒廠,1920年建立的山東煙臺醴泉啤酒廠(煙臺啤酒廠前身),1935年建立的廣州五羊啤酒廠(廣州啤酒廠前身)。當時中國的啤酒業發展緩慢,分佈不廣,產量不大。生產技術掌握在外國人手中,生產原料麥芽和酒花都依靠進口。1949年以前,全國啤酒廠不到十傢,總產量不足萬噸。1949年後,中國啤酒工業發展較快,並逐步擺脫瞭原料依賴進口的落後狀態。1979年產量達到510Ml,1986年產量達到4000Ml。中國的啤酒於1954年開始進入國際市場,當時出口僅0.3Ml,到1980年已猛增到26Ml(圖1)。

  啤酒原料 啤酒的原料為大麥、釀造用水、酒花、酵母以及淀粉質輔助原料(玉米、大米、大麥、小麥等)和糖類輔助原料等。

  大麥 適於啤酒釀造用的大麥為二棱或六棱大麥。二棱大麥的浸出率高,溶解度較好;六棱大麥的農業單產較高,酶活力強,但浸出率較低,麥芽溶解度不太穩定。啤酒用大麥的品質要求為:①殼皮成分少,淀粉含量高,蛋白質含量適中(9~12%);②淡黃色,有光澤;③水分含量低於13%;④發芽率在95%以上。

  釀造用水 通常,軟水適於釀造淡色啤酒,碳酸鹽含量高的硬水適於釀制濃色啤酒。淡色啤酒用水要求為:①無色,無臭,透明,無浮遊物,味純正,無生物污染;②硬度低;③鐵、錳含量低(含量高對啤酒的色、味有害,而且能引起噴湧現象);④不含亞硝酸鹽。

  酒花 又稱啤酒花。使啤酒具有獨特的苦味和香氣並有防腐和澄清麥芽汁的能力。酒花始用於德國,學名為蛇麻,為大麻科葎草屬多年生蔓性草本植物,雌雄異株,釀造所用均為雌花。中國人工栽培酒花的歷史已有半個世紀,始於東北,目前在新疆、甘肅、內蒙、黑龍江、遼寧等地都建立瞭較大的酒花原料基地。成熟的新鮮酒花經幹燥壓榨,以整酒花使用,或粉碎壓制顆粒後密封包裝,也可制成酒花浸膏,然後在低溫倉庫中保存。其有效成分為酒花樹脂和酒花油。每Kl啤酒的酒花用量約為1.4~2.4kg。

  酵母 酵母是用以進行啤酒發酵的微生物。啤酒酵母又分上面發酵酵母和下面發酵酵母。啤酒工廠為瞭確保酵母的純度,進行以單細胞培養法為起點的純粹培養。為瞭避免野生酵母和細菌的污染,必須嚴格啤酒工廠的清洗滅菌工作。

  玉米 玉米淀粉的性質與大麥淀粉大致相同。但玉米胚芽含油質較多,影響啤酒的泡持性和風味。除去胚芽,就能除去大部分的玉米油。脫胚玉米的脂肪含量不應超過 1%。以玉米為輔助原料釀造的啤酒,口味醇厚。玉米為國際上用量最多的輔助原料。

  大米 淀粉含量高,浸出率也高,含油質較少。但大米淀粉的糊化溫度比玉米高。以大米為輔助原料釀造的啤酒色澤淺,口味清爽。大米是中國用量最多的輔助原料。

  糖類 大都在產糖地區應用,一般使用量為原料的10~20%。添加的種類主要有蔗糖、葡萄糖、轉化糖、糖漿等。

  小麥 德國的白啤酒以小麥芽為主原料,比利時的蘭比克啤酒是用大麥芽配以小麥為輔料釀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上面發酵啤酒。小麥品種有硬質小麥和軟質小麥,啤酒工業宜采用軟質小麥。

  啤酒生產 啤酒生產大致可分為麥芽制造、啤酒釀造、啤酒灌裝3個主要過程(圖2)。

  麥芽制造 有以下6道工序。①大麥貯存:剛收獲的大麥有休眠期,發芽力低,要進行貯存後熟。②大麥精選:用風力、篩機除去雜物,按麥粒大小篩分成一級、二級、三級。③浸麥:在浸麥槽中用水浸泡2~3日,同時進行洗凈,除去浮麥,使大麥的水分(浸麥度)達到42~48%。④發芽:浸水後的大麥在控溫通風條件下進行發芽,形成各種酶,使麥粒內容物質進行溶解。發芽適宜溫度為13~18℃,發芽周期為4~6日,根芽的伸長為粒長的1~1.5倍。長成的濕麥芽稱綠麥芽。⑤焙燥:目的是降低水分,終止綠麥芽的生長和酶的分解作用,以便長期貯存;使麥芽形成賦予啤酒色、香、味的物質;易於除去根芽,焙燥後的麥芽水分為3~5%。⑥貯存:焙燥後的麥芽,在除去麥根,精選,冷卻之後放入混凝土或金屬貯倉中貯存。

  啤酒釀造 有以下5道工序。主要是糖化、發酵、貯酒後熟3個過程。

  ①原料粉碎:將麥芽、大米分別由粉碎機粉碎至適於糖化操作的粉碎度。②糖化:將粉碎的麥芽和淀粉質輔料用溫水分別在糊化鍋、糖化鍋中混合,調節溫度。糖化鍋先維持在適於蛋白質分解酶作用的溫度(45~52℃)(蛋白休止)。將糊化鍋中液化完全的醪液兌入糖化鍋後,維持在適於糖化酶(β-淀粉酶和α-淀粉酶)作用的溫度(62~70℃)(糖化休止),以制造麥醪。麥醪溫度的上升方法有浸出法和煮出法兩種。蛋白、糖化休止時間及溫度上升方法,根據啤酒的性質、使用的原料、設備等決定用過濾槽或過濾機濾出麥汁後,在煮沸鍋中煮沸,添加酒花,調整成適當的麥汁濃度後,進入回旋沉淀槽中分離出熱凝固物,澄清的麥汁進入冷卻器中冷卻到5~8℃。③發酵:冷卻後的麥汁添加酵母送入發酵池或圓柱錐底發酵罐中進行發酵,用蛇管或夾套冷卻並控制溫度。進行下面發酵時,最高溫度控制在8~13℃,發酵過程分為起泡期、高泡期、低泡期,一般發酵5~10日。發酵成的啤酒稱為嫩啤酒,苦味強,口味粗糙,CO2含量低,不宜飲用。④後酵:為瞭使嫩啤酒後熟,將其送入貯酒罐中或繼續在圓柱錐底發酵罐中冷卻至0℃左右,調節罐內壓力,使CO2溶入啤酒中。貯酒期需1~2月,在此期間殘存的酵母、冷凝固物等逐漸沉淀,啤酒逐漸澄清,CO2在酒內飽和,口味醇和,適於飲用。⑤過濾:為瞭使啤酒澄清透明成為商品,啤酒在-1℃下進行澄清過濾。對過濾的要求為:過濾能力大、質量好,酒和CO2的損失少,不影響酒的風味。過濾方式有矽藻土過濾、紙板過濾、微孔薄膜過濾等。

  啤酒灌裝 灌裝是啤酒生產的最後一道工序,對保持啤酒的質量,賦予啤酒的商品外觀形象有直接影響。灌裝後的啤酒應符合衛生標準,盡量減少CO2損失和減少封入容器內的空氣含量。

  ①桶裝:桶的材質為鋁或不銹鋼,容量為15、20、25、30、50l。其中30l為常用規格。桶裝啤酒一般是未經巴氏殺菌的鮮啤酒。鮮啤酒口味好,成本低,但保存期不長,適於當地銷售。

  ②瓶裝:為瞭保持啤酒質量,減少紫外線的影響,一般采用棕色或深綠色的玻璃瓶。空瓶經浸瓶槽(堿液2~5%,40~70℃)浸泡,然後通過洗瓶機洗凈,再經灌裝機灌入啤酒,壓蓋機壓上瓶蓋。經殺菌機巴氏殺菌後,檢查合格即可裝箱出廠。

  ③罐裝:罐裝啤酒於1935年起始於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因軍需而發展很快。戰後經一系列技術改造,需要量逐步上升。1966年,美國的瓶裝與罐裝之比已為52:46。罐體材料為鋁或銅。罐裝啤酒體輕,運輸攜帶和開啟飲用方便,因此很受消費者歡迎,發展很快。

  ④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塑料瓶裝:自1980年後投放市場,數量逐年增加。其優點為高度透明,重量輕,啟封後可再次密封,價格合理。主要缺點為保氣性差,在存放過程中,CO2逐漸減少。增添塗層能改善保氣性,但貯存時間也不能太長。PET瓶不能預先抽空或巴氏殺菌,需采用特殊的灌裝程序,以避免攝入空氣和污染雜菌。

  啤酒生產新技術 主要有7種。①濃醪發酵:1967年開始應用於生產。是采用高濃度麥汁進行發酵,然後再稀釋成規定濃度成品啤酒的方法。它可在不增加或少增加生產設備的條件下提高產量。原麥汁濃度一般為16°P左右。②快速發酵:通過控制發酵條件,在保持原有風味的基礎上,縮短發酵周期,提高設備利用率,增加產量。快速發酵法工藝控制條件為:在發酵過程某階段提高溫度;增加酵母接種量;進行攪拌。③連續發酵:1906年已有啤酒連續發酵的方案,但直到1967年才得到工業化的應用。主要應用國傢有新西蘭、英國等。由於菌種易變異和雜菌的污染以及啤酒的風味等問題,使啤酒連續發酵工藝的推廣受到限制。④固定化酵母生產啤酒的研究:70年代開始研究,目的在於大幅度縮短發酵周期。實質上是為瞭克服菌種變異、雜菌污染問題,而且是更為快速的連續發酵工藝。已取得的成果為:前發酵由傳統法的5~10日縮短為1日,可連續穩定運行3個月。⑤圓柱圓錐露天發酵罐:1966年起開始應用於生產。其主要優點為:可縮短發酵周期,節約投資,回收CO2和酵母簡便,有利於實現自動控制。目前單罐容積在600Kl的已很普遍,材質一般為不銹鋼。⑥純生啤酒的開發:隨著除菌過濾、無菌包裝技術的成功,自70年代開始開發瞭不經巴氏殺菌而能長期保存的純生啤酒。由於口味好,很受消費者歡迎。目前有的國傢純生啤酒已占整個啤酒產量的50%。⑦低醇、無醇啤酒的開發:為汽車司機、婦女、兒童和老年人飲用的一種清涼飲料。它的特點是酒精含量低。無醇啤酒酒精含量一般在0.5~1%,泡沫豐富,口味淡爽,有較好的酒花香味,保持瞭啤酒的特色。

  啤酒類型 啤酒有多種分類方法。

  以發酵方式分 分為上面發酵啤酒和下面發酵啤酒。中國以及大多數國傢均采用下面發酵法生產啤酒。

  ①上面發酵啤酒:在較高的溫度下(15~20℃)進行發酵,起發快。發酵後期大部分酵母浮在液面,發酵期4~6天。生產周期短,設備周轉快,啤酒有獨特風味,但保存期較短。著名的上面發酵啤酒有愛爾淡色啤酒、司陶特黑啤酒、波特黑啤酒等。

  ②下面發酵啤酒:主發酵溫度低(不超過13℃),發酵過程緩慢(發酵期 5~10天)。由於使用下面發酵酵母,在主發酵後期,大部分酵母沉降於容器底部。下面發酵的後發酵期較長,酒液澄清良好,泡味細膩,風味好,保存期長。著名的下面發酵啤酒有比爾森淡色啤酒、多特蒙德淡色啤酒、慕尼黑黑啤酒等。

  以色澤分 分為3種。①淡色啤酒:色澤金黃,口味淡爽,酒花香味突出。②濃色啤酒:色澤紅棕,口味醇厚,苦味較輕,麥芽香味濃。③黑啤酒:深紅棕乃至黑褐色,原麥汁濃度高、口味醇厚,麥芽香味突出。根據德國酒稅法規定,啤酒品種由原麥汁濃度(發酵前麥汁濃度,啤酒的酒精含量大致與此成比例)來區分(表2)。此外,稅率是根據年產量和啤酒品種而采用累進稅率。

表2 德國原麥汁濃度分類

  著名啤酒 主要有以下幾種。

  比爾森啤酒 產於捷克斯洛伐克的比爾森。當地水質好、硬度很低,酒花的香味極好。采用優質二棱大麥,以下面發酵法生產。特點為色澤淺黃,泡沫好,酒花香味濃,苦味重而不長,口味醇爽,是具有代表性的淡色啤酒。

  多特蒙德啤酒 產於德國的多特蒙德。當地水質極硬。采用下面發酵法生產。特點為色澤淺,苦味輕,口味醇和爽口,是德國具有特性的淡色啤酒。

  慕尼黑啤酒 產於德國慕尼黑。當地水質硬度適中。采用深色麥芽,以下面發酵法生產。特點是色澤深,有濃鬱的焦麥芽香味,苦味輕,口味濃醇而甜,是具有代表性的黑啤酒。

  愛爾啤酒 產於英國。水質極硬。采用上面發酵法生產。有淡色和濃色之分。淡色愛爾啤酒色澤淺,苦味重,富有酒花香味,口味淡爽;濃色愛爾啤酒色澤深,麥芽香味濃,口味略甜而醇厚。

  司陶特黑啤酒 產於英國。采用淺色麥芽及7~10%的焦麥芽,以上面發酵法生產。色澤深褐,酒花苦味重,有明顯的焦香麥芽味,口味甜而醇,酒精度含量高,泡沫好。

  青島啤酒 產於中國青島。當地水質好,硬度低。青島啤酒色澤淺,有清新的酒花香味,苦味適中,口味醇和,清爽適口,獨具風格。

  中國的優質啤酒還有北京啤酒廠的豐收牌特制北京啤酒(1988年獲得巴黎第13屆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上海啤酒廠的天鵝牌12度特制上海啤酒,杭州啤酒廠的西湖牌特制西湖啤酒,上海華光啤酒廠的上海牌12度上海啤酒,上海啤酒廠的天鵝牌普通上海啤酒,北京雙合盛五星啤酒廠的五星牌特制五星啤酒,沈陽啤酒廠的紅梅牌雪花啤酒等。

  啤酒的典型特征 表現在多方面。在色澤方面,大致分為淡色、濃色和黑色3種,不管色澤深淺,均應清亮、透明無渾濁現象;註入杯中時形成泡沫,應潔白、細膩、持久、掛杯;有獨特的酒花香味和苦味,淡色啤酒較明顯,且酒體爽而不淡,柔和適口,而濃色啤酒苦味較輕,具有濃鬱的麥芽香味,酒體較醇厚;含有飽和溶解的CO2,有利於啤酒的起泡性,飲用後有一種舒適的刺激感覺;應長時間保持其光潔的透明度,在規定的保存期內,不應有明顯的懸浮物。

  啤酒質量標準 各國不盡相同,中國的啤酒質量標準如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標準(11度、12度優級淡色啤酒,GB 4927-85)適用於以麥芽為主要原料,加酒花經酵母發酵釀制而成的、含有CO2的、起泡的、低酒精度的優級淡色啤酒。

  ①感官指標:應符合表3規定。

表3 啤酒的感官指標

  ②理化指標:應符合表4規定。

表4 啤酒的理化指標

  ③保存期:11度、12度的啤酒,保存期≥120天。

  啤酒的質量問題 主要有以下3個問題。

  ①非生物穩定性:指不是由於微生物污染而產生渾濁沉淀現象的可能性。啤酒是一種穩定性不強的膠體溶液,在保存過程中易產生渾濁沉淀現象,最常見的啤酒非生物渾濁是所謂蛋白質渾濁。

  ②風味異常:由於原料、生產工藝、酵母、生產過程中的微生物管理等問題,可引起啤酒的風味異常。主要表現為:口味粗澀,苦味不正,有氧化味、雙乙酰味、酵母味或黴味等。

  ③噴湧現象:啤酒在啟蓋後發生不正常的竄沫現象。嚴重時會竄出流失多半瓶啤酒,其主要原因為原料大麥在收獲時受潮感染上黴菌等。

  啤酒的飲用 啤酒經火車、汽車運輸顛簸後,不可立即飲用,須經2天左右的靜置,以消除可能引起噴湧的物理因素。啤酒不可受到陽光直接照射,應存放在陰涼處,貯存溫度以7~9℃為宜,低於或高於此溫度有損於啤酒的香氣和口味。啤酒的飲用溫度很重要,在適宜的溫度下飲用,啤酒中的很多成分可以互相協調平衡,給人一種清涼、舒適的感覺。啤酒的適宜飲用溫度為12℃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