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幫、鞋底全部或部分用革製作,裝有主跟、內包頭、勾心的鞋。皮鞋分類方法很多。按用途分為日用皮鞋、運動皮鞋、勞動保護皮鞋和軍用皮鞋,還有專為畸型腳定制的醫療矯型皮鞋。按式樣分主要有耳式、舌式、淺口式、靴式皮鞋等,靴式又分高腰、半筒和高筒。各種式樣有多種尺碼(鞋號)和肥度(肥瘦型),以適應各種腳型和喜好的消費者的需要。

  簡史 皮鞋是隨著革的出現發展起來的。遠古時代,人類靠遊獵生活,將將獸皮裹在腳上,以防止外界惡劣環境的侵害。公元前1450年的古埃及墓室的壁畫,反映瞭古代手工制作皮涼鞋的情景。中國古代稱皮鞋為革履,現存實物有湖南長沙楚墓出土的距今2300多年前的革履,是用粗制的革縫合而成。手工制作皮鞋的經驗世代相傳,逐步發展成為專門的技藝。18世紀開始,皮鞋生產向大工場和連續生產方向發展。19世紀出現制皮鞋專用機械。1858年,美國L.R.佈萊克發明透縫绱底法和內線機,之後由美國G.麥凱加以改進,這種方法和機器一直沿用至今。1864年,縫紉機批量生產,隨之在皮鞋生產中應用。1875年縫沿條機的出現和1883年繃幫機的問世,使繁重的手工縫條和繃幫操作由機器代替。20世紀初期,線縫皮鞋基本實現機械化生產,生產效率有很大提高,但生產工藝變化不大。1910年出現的膠粘绱底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迅速發展,從而實現由預成型部件裝配化生產皮鞋,這種方法現已廣泛采用。1935年歐洲開始用模壓硫化法生產皮鞋。60年代初期註塑皮鞋問世,發展瞭不用線縫绱底的方法。1987年中國生產皮鞋3.09億雙,其中膠粘皮鞋占58.9%,線縫皮鞋占34.1%,模壓硫化皮鞋占4.6%,註塑皮鞋占2.4%。

  主要部件 皮鞋一般包括鞋幫、鞋底、鞋跟、內包頭和主跟等部分。

  ①鞋幫:由前幫、後幫和鞋舌縫合而成。前幫與腳的前端和蹠趾關節活動部位相對應,在腳的作用下受到曲撓、拉伸、擠壓和摩擦;後幫的後跟部位加工成與腳跟相似的固定形狀,在行走和穿脫皮鞋時,後幫也受曲撓和拉伸;前幫與後幫一般在腳弓兩側的腰窩部位縫合。該部位鞋幫起著包攏腳並托住腳弓裡側的作用。一般皮鞋幫均裝襯裡,以補強鞋幫和免受磨損,並能吸收一部分腳汗。

  ②鞋底:由外底、內底、半內底、勾心、襯墊和填心等構成,可以隔離腳與地面,緩沖地面對腳的作用。外底與地面直接接觸,受到彎曲、擠壓、摩擦和外界環境的各種作用;內底直接承受人體重量,並將所受重力傳遞到外底和鞋跟,內底除受彎曲、擠壓、摩擦的作用外,還受腳汗、鞋內濕度、溫度等的影響;勾心固定於皮鞋腰窩部的內底與外底之間,以加固皮鞋後部和支承腳弓,使皮鞋腰窩有一定的彈性,保持鞋底、鞋跟的位置和形狀;襯墊和填心用以填平鞋幫腳與內底結合處,提高鞋底的緩沖性和絕熱性。

  ③鞋跟:保護外底的後跟部與鞋幫結合處免受磨損和破壞,減少鞋底與地面的接觸面積,以降低皮鞋的導熱性,防止地面上的水從後跟和腰窩部進入鞋內,此外,還具有吸收腳跟著地時產生的震動能量的作用。鞋跟高度適當,可使人體重量比較合理地分佈於腳的各部位,提高腳弓的彈性。

  ④內包頭:皮鞋裝內包頭是為保持鞋頭的樣式,防止穿著變形。有的勞動保護皮鞋裝鋼板成型包頭,以保證腳趾不被砸傷。

  ⑤ 主跟:位於鞋後幫跟部的鞋幫與襯裡之間,其下部與鞋幫、內底、外底、鞋跟牢固地結合為一體,使鞋後跟部保持固定的形狀。主跟使腳在鞋內保持在正確的位置上。主跟上口邊緣較薄而有彈性,能夠輕輕卡住腳跟上部,穿著時皮鞋隨腳而不脫落。

  結構 皮鞋的結構因鞋幫與鞋底的結合方法不同而異。主要有:沿條縫绱法皮鞋、膠粘法皮鞋、透縫法皮鞋、壓條縫绱法皮鞋、印第安軟皮鞋、加利福尼亞式皮鞋和模壓、註塑皮鞋(圖1)。其中,模壓、註塑皮鞋在鞋外底、鞋跟成型的同時與鞋幫、內底相結合,外底為橡膠的用模壓硫化成型,熱塑性材料(聚氯乙烯、熱塑橡膠等)的則用註塑成型。此外,還有反绱線縫皮鞋、明縫沿條皮鞋、粘縫結合皮鞋等。

  近年來用革做鞋幫、橡膠做鞋底的運動鞋十分風行。早期的運動鞋與傳統皮鞋在結構和材料使用上都基本相同,隨著體育運動的發展,各種體育競賽項目有瞭專用運動鞋,例如田徑比賽用的跑鞋、跳高鞋,各種球類運動用鞋等。同時還出現瞭許多新型運動鞋,如訓練鞋、旅遊鞋等,這一類型的運動鞋已超出瞭純粹競賽用運動鞋的范圍,越來越多的人把它當一般皮鞋穿用。

  運動鞋一般采用膠粘工藝制作。由於運動鞋須符合各種競賽和運動的特點,以保證腳部運動時不受損傷,並取得好成績,因此在結構上有其不同於傳統皮鞋的特點(圖2)。

  性能要求 皮鞋不僅要加工精細、式樣美觀大方,而且要求穿著合腳、舒適,不影響腳的健康,有助於腳正常發揮功能。

  ① 形狀尺寸合腳:皮鞋內腔的形狀和尺寸是穿著是否合腳的重要因素。皮鞋與腳二者的形狀和尺寸要相對應,又要有區別。腳是支承器官,又是運動器官,步行活動時腳的各部位發生擴展、彎曲、伸長、收縮等形狀和尺寸變化,皮鞋必須適應腳的這些動態變化才能穿著合腳。

  ② 吸濕排濕性能好:皮鞋穿著時鞋內空間的相對濕度與舒適性關系密切。如果鞋幫、襯裡和內底的吸濕、排濕性不好,被其吸收透散的腳汗很少,鞋內空間相對濕度會越來越大,穿著舒適感就下降。

  ③ 其他性能符合要求:皮鞋的重量、彎曲性、緩沖性、穩定性、隨腳性等也都與穿著舒適有關。皮鞋的幫底結合方法、使用材料的質量與皮鞋性能也有密切關系。

  制造 手工縫制皮鞋要經過100多道操作。機械制造皮鞋過程較手工大為簡化(圖3)。

  發展趨勢 皮鞋種類多,尺碼大小不一,造型式樣經常變化,雖然已實現機械化、裝配化生產,仍離不開手工進行各種細致操作,所以皮鞋的制造不完全是單純的機械加工,它是制造者的技藝、設計者的藝術創作和科學研究成果 3方面緊密結合的產物。各國生產的皮鞋有各自的風格和特色,相互的影響和吸收,從而不斷出現許多新的流行樣式。今後皮鞋生產將廣泛采用電腦輔助設計和輔助制造,皮鞋機器性能將日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