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叫作展性鑄鐵或韌性鑄鐵。由白口鑄鐵經過石墨化退火(可鍛化退火)後使石墨呈絮狀的鑄鐵。其化學成分(%)通常為:C2.2~2.8,Si1.2~1.8,Mn0.4~1.2,P≤0.1,S≤0.20。由於具有一定的塑性和韌性,所以稱“可鍛鑄鐵”。其實並不能直接進行鍛造加工。可鍛鑄鐵有白心和黑心兩種。

  白心可鍛鑄鐵 將白口鑄鐵在氧化介質(如鐵鱗、煉鋼爐渣等)中密封退火,使其中的碳碳擴散到表面被氧化脫除,使鑄件組織和含碳量與鋼相近,其斷口呈白色,故名。它的塑性和韌性差,可鍛化退火時間長,較少應用。

圖1 絮狀石墨的金相照片 未腐蝕 ×100

圖2 絮狀石墨的掃描電子顯微鏡照片 深腐蝕 ×1500

  黑心可鍛鑄鐵 在非氧化性氣氛下進行可鍛化退火,使鑄件中滲碳體發生分解,形成絮狀石墨,其斷口心部呈暗黑色,周邊脫碳呈灰白色,故名黑心可鍛鑄鐵。退火工藝視所要求的基體組織而定。如要求基體為鐵素體,則用兩階段可鍛化退火:第一階段在950℃左右保溫;第二階段在700~750℃保溫。如要求基體為珠光體,則隻用第一階段。以鐵素體為基體的黑心可鍛鑄鐵強度和塑性較高(抗拉強度為30~37kgf/mm2,伸長率為6~12%),多用來制作承受沖擊、震動和扭轉負荷的零件,如汽車後橋和彈簧支架、低壓閥門、管接頭、工具扳手等。以珠光體為基體的黑心可鍛鑄鐵的塑性差(伸長率為2~5%),雖有高的強度(抗拉強度為45~70kgf/mm2),但應用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