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熱狀態或冷狀態下可塑性變形的硬磁合金。這類合金大多數具有良好的機械加工性,可製成小尺寸和形狀複雜的元件。最早的可變形硬磁材料為含碳1~1.5%的高碳鋼,後為鉻鋼、鎢鋼、鈷鋼所代替。20世紀30年代克斯特爾(W.Köster)、諾伊曼(H.Neumann)和賈林豪斯(W.Jallinghaus)分別研製成Fe-Co-Mo,Cu-Ni-Fe(Co)和Pt-Co合金。1940年內斯比特(E.A.Nesbitt)製成Fe-Co-V合金(Vicalloy)。19771年日本金子秀夫研制成功Fe-Cr-Co合金,隨後小嶋滋等制成各向異性Mn-Al-C合金。中國50年代研制硬磁鋼,Fe-Co-V合金和 Cu-Ni-Fe合金。1962年研制Fe-Co-Mo合金,70年代中期開始生產Fe-Cr-Co合金。

  可變形硬磁合金分為熱狀態下可變形合金,冷、熱狀態下皆可變形合金,冷狀態下可變形合金三種,其性能和用途見表。

幾種可變形硬磁合金的磁性和主要用途

  熱狀態下可變形的合金 包括四種材料:①硬磁鋼類,磁性差,溫度發生變化或振動後易去磁。價格低廉,適於大批量生產。②Fe-Co-Mo硬磁合金,其磁性與含Co36%的鈷鋼相當,但價格比後者低。磁性幾乎不隨時間變化。③Mn-Al-C硬磁合金,經中溫擠壓制成各向異性磁體,磁性較好。其擠壓過程見圖。各向異性Mn-Al-C合金的矯頑力較強,密度小,故可使制成的磁器件薄而輕。但Hc等的溫度系數較大,耐酸、堿性差,制造工藝較復雜。④Fe-Al-Ni-Co硬磁合金具有較好的磁性。可用熱沖或熱切制造元件。

  冷熱狀態下皆可變形的合金 有Fe-Co-V,Pt-Co和Fe-Cr-Co等系列合金。Fe-Co-V合金在回火處理前、具有良好的機械加工性能,改變熱處理制度可使Hc在較大范圍內變化。Fe-Cr-Co合金一般含Co5~23%,Cr21~33%。含Co10~15%的合金的磁能積可與含高Co的合金相當。在回火時,這種合金中發生spinodal分解,同時加外磁場可形成磁各向異性,得到高的磁能積。用形變加時效工藝和類似定向結晶的鑄造法及粉末冶金法也可制造各向異性磁體。各向異性Fe-Cr-Co硬磁合金的磁性與鑄造Alnico5合金相當,這種磁體對熱處理較敏感,制造工藝較復雜,但延展性好,可機械加工。在可變形硬磁合金中,Pt-Co合金的矯頑力和磁能積最高。在各向同性硬磁材料中,它的磁性最好。有極好的塑性,可制成各種尺寸和形狀的元件(如極細的絲和箔材),而且密度大(15~16g/cm3),耐蝕性強。但由於鉑含量高,價格昂貴,應用受到瞭限制。

  Cu-Ni-Co(Fe)合金 有熱脆性,隻能冷變形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