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械工程學傢,中國機械工業的領導人之一。1903年12月15日生於四川南溪,1986年7月25日卒於北京。1920~1923年在浙江高等工業學校機械本科學習,1924年赴德國勤工儉學,在柏林、格廷根學習機械工程,1926年年去蘇聯,1928年畢業於莫斯科東方大學。1929年回國,1933年任贛東北兵工廠廠長。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任八路軍總部軍工部長、華北企業部副部長。1949年後歷任重工業部副部長、第二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兼總工程師、第一機械工業部副部長、第三(航空)機械工業部副部長。1958年他首先提倡“螞蟻啃骨頭”精神,推廣用小機床加工大工件的技術;組織和指導東北幾個工廠聯合制造12600噸(123兆牛)水壓機和23~5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1961年,他提出發展精密加工、計量技術、新材料、電子技術等的建議,強調加強技術基礎建設、出人才、出成果,以迅速提高機械工業水平。他促進推廣電解加工、電火花加工、可轉位刀具、金剛石工具、噴丸強化、液壓加工、高能成型、鑄鍛件拼焊、振動光飾等新工藝。劉鼎重視技工教育,指導和制定瞭鉗工八字憲法(劃、鑿、鋸、鉆、鎚、銼、刮、研)。他長期擔任中國機械工業和國防工業的技術領導工作,為提高中國機械制造水平、為軍用和民用機械的研制、生產作出瞭貢獻。他曾任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理事長和榮譽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