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擴散改變基體金屬表面層的成分和組織的材料保護技術。在機械製造中主要應用的是鋁、鉻、矽、釩、鋅等的表面合金化層或滲層。滲層是利用金屬鹵化物蒸汽與金屬表面層產生化學反應形成的,或是在液相中發生化學反應而形成的。

  對於鋁有多種滲層。最早的是在碳素鋼或低合金鋼基體上獲得含鋁約25%、層厚約125~1000微米的覆層。這種覆層具有在大氣或爐氣中長期抗800℃以內的氧化的能力,用於生產空氣加熱器、加熱爐和蒸汽過熱器的構件。鋁鐵合合金需要在滲劑中加熱到1080℃,經24小時而獲得25~150微米厚的覆層。滲前若先鍍擴散屏蔽層(如鉑),便可以抑制或延緩基體與覆層中金屬元素間的相互擴散。

  鉻的滲層可在低碳鋼、高碳鋼、合金鋼、不銹鋼、工具鋼、鑄鐵和鐵粉燒結件上生成。可用粉末法,也可用熔鹽法。在低碳鐵金屬表面形成含高鉻的合金,厚度可達75微米,而且在高溫下的抗氧化性較好;在高碳的金屬表面可形成較薄的(12~50微米)碳化鉻層,這種滲鉻層在濕腐蝕條件下工作較好。滲鉻層在以後的熱處理中不受損毀,抗蝕性相當於含鉻30%的鋼。碳化鉻層的硬度很高,耐磨性良好,多用於保護閥門、噴嘴、泵、量規和工模具。

  滲矽主要用於低碳(C<0.25%)、低硫(S<0.04%)鋼。工件埋在碳化矽粉末中,加熱到930~980℃時導入氯氣,經氣相反應後可得125~250微米厚的脆性滲矽層。這種覆層具有耐磨、耐蝕性能,硬度高,還具有良好的抗擦傷性,用於泵軸、缸襯、閥門、傳送帶鏈的聯結件和洗瓶機的構件。鈮、鉬、鉭、鎢等難熔金屬可作為航天器的短期有效構件材料,多采用矽化物層來減少它們在1650℃時的氧化。發展更有效的抗熱腐蝕的滲層,也在探索中。

  滲釩時,基體鋼材中的碳含量至少應為0.4%,滲釩層的硬度很高,但冷焊性不佳。高碳工具鋼的VC層,表面硬度在2牛頓載荷下可達HV22300,滲層厚度為19微米。在220號剛玉砂紙上的圓盤試驗結果表明,它的相對抗磨粒磨損性,遠高於滲硼層、滲氮層和滲碳層。

  滲鋅主要用在鐵基體材料上。把工件、鋅粉和填料放在滾桶中滾動,並加熱到350~400℃,約3~12小時即可獲得滲層。滲層厚度在25~37.5微米間時,基體圓柱形工件直徑會脹大0.01~0.04毫米,所以組合件滲鋅時,應留一定的空隙量,便於滲後不加工即可裝配。滲鋅層的最大特點是厚度均勻,抗蝕性極好,滲鋅方法簡單,效果也好,但裝入和卸出時,粉塵飛揚,不僅污染大氣,而且還會使一部分鋅粉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