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初期的青銅鑄件——曾侯乙編鐘(湖北隨縣出土) 湖北省博物館藏 中國古代特有的青銅樂器(見彩圖)。1978年湖北隨縣出土的春秋戰國時期的曾侯乙大型編鐘群由8組65枚組成,鑄造精細,音域寬廣,可以演奏各類樂曲。每鐘能發出兩個成大、小三度音程程的樂音。編鐘的鑄造多使用渾鑄法。對於形狀復雜的甬鐘,鑄型需要用上百件陶范和泥芯組合,稱為分范合鑄。大型甬鐘的甬部先鑄,再與鐘體鑄接。編鐘所用合金成分與 《考工記》“鐘鼎之齊”相近,錫含量在14%左右,並配以少量鉛,鑄後須經細微的錯磨,以獲得正確的音高。經多學科協作研究,對編鐘的歷史、鑄造工藝和發聲原理已有所闡明,已能成功地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