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砂船一般由船體和移行、挖掘、洗選、排尾、動力、供水、信號等設備組成(見彩圖)。1870年首次在新西蘭使用。20世紀30~40年代發展迅速。1980年印尼投產使用瞭鬥容為8501的鏈鬥式采砂船。中國於1958年後在黑河、樺南、呼瑪、琿春等砂金礦區,先後使用瞭鬥容為501、1001、1501、2501和3001的采砂船。

正在開采砂金的采砂船

  采砂船的采選設備安裝在平底船上,能在一定水位的采池中漂浮,平穩地生產。

  開采優點是生產能力大、勞動生產率高、成本低、生產集中、便於管理。適用於:①砂礦儲量豐富,保證開采所必要的服務年限;②礦床底板平坦,無深坑和突起的基巖,不含大量大塊礫石和粘土夾層;③水源充足,水深大於吃水深度,並為不斷地排放污水,需及時向采池補充清水,一般為50~250l/s;④礦床寬度不小於采砂船的最小工作寬度,如250l采砂船的工作寬度為60~70m;⑤礦床底板坡度適宜,通常應為0.010~0.025。缺點是使用條件要求嚴格、初期設備費高,不適於開采河流湍急和長年凍結的礦層。

  采砂船分類 按移行方式分為:鋼繩式、樁柱式、混合式;按挖掘深度分為:淺挖(<6m)、中挖(6~18m)、深挖(18~50m)、超深挖(>50m)。按挖掘設備分為:①鏈鬥式,在閉合鬥鏈上裝許多挖鬥,用鬥鏈的旋轉和鬥橋的往復擺動進行挖掘,使用最廣泛。又分間斷式和連續式兩種。②單鬥式,又分鏟鬥式和索鬥式,前者在船上裝一個較大的鏟鬥,約2~10m3,可挖掘較堅硬的砂礦,多用於海港建設;後者在船上安裝1~4個抓鬥,可在較窄的場所工作,適應變化較大的深度,多用於較深的海洋砂礦開采。③吸揚式,一種漂浮在水上的泵站,用來開采松散的海濱砂礦和露天礦剝離。又分絞吸式、耙吸式和鬥輪吸揚式等。

  開采工藝 工藝過程見圖1。鏈鬥自水下挖掘出的礦砂,經裝礦漏鬥送到洗礦圓筒篩中;篩下產品與水,經礦漿分配器,分配給各選礦設備;尾砂經尾砂槽排至采砂船後方,形成尾砂堆;篩上的大石塊和泥團,經過礫石溜槽,用輸送機排入船後的采空區,形成礫石堆。

  提高鬥鏈速度是提高采砂船生產能力的重要途徑。影響鬥鏈速度的因素,主要是巖礦的性質。粘性砂土的鬥鏈速度要小些,以易於卸料;砂質松散土巖,鬥鏈速度可稍大。一般為每分鐘16~24鬥。

  開拓方法 ①基坑開拓法 沿礦體邊界或在礦體附近,開掘安裝采砂船的坑。基坑的尺寸由采砂船的規格決定,深度由采砂船漂浮所需水深決定。如鬥容為6001的采砂船,基坑長145m,寬120m,水深6m。此法用於開采河漫灘的砂礦。

  ②築壩開拓法 修築若幹橫穿河谷的永久性或臨時性擋水壩,提高水池水位,使采砂船能進入比河漫灘還高的采區工作(圖2)。擋水壩的數目及其間距決定於所需水位上升高度和礦床縱向坡度,坡度愈陡,則壩數愈多。此法用於開采坡積砂礦,或采砂船不能正常漂浮的區段。③聯合開拓法 上述兩種方法的聯合運用。

  采礦方法 按工作面推進方向可分三種:①橫向采礦法,適用於傾斜不大而寬闊的砂礦床。采礦時沿礦體橫向分成條帶進行開采。本法又分為單工作面橫向法和相鄰工作面橫向法。②縱向采礦法,適用於窄而長的砂礦床。采礦時沿礦體縱向分成條帶進行開采。又分單工作面縱向法和平行工作面縱向法。③聯合采礦法,礦體賦存條件較復雜時,可將上述方法聯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