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在企業(包括碼頭、料場、礦山和商業貨倉等)內部進行物料裝卸、運輸、升降、堆垛和儲存的機械設備。一般包括起重機械、輸送機、裝卸機械、搬運車輛和倉儲設備等;習慣上不包括汽車、鐵路車輛、飛機和船舶等交通運輸工具,以及輸送氣體和液體的管道。

  在生產中物料搬運機械的應用有著重要的意義,主要因為:①物料搬運的量十分巨大,有些鋼鐵聯合企業,每生產1噸鋼材,需要搬運的原材料、燃料、半成品、成品和廢料等的總量常達50噸以上。②物料搬運運所需的費用高,工業國傢用於物料搬運的費用常占產品成本的25%左右。③物料搬運中容易出現人身傷亡事故,直接和物料搬運有關的事故常達總生產事故的25%左右,在人工搬運的場合,這個比例更大。④物料搬運占用勞動力多,在機械化程度不高的企業裡,搬運工人常占工人總數的15%以上。⑤在搬運人力不能承擔的重物和在高溫或有放射性物質的區域作業時,必須利用機械進行搬運。因此,在生產中應對物料搬運系統給予足夠的重視,並盡量采用先進適用的物料搬運機械,以減輕勞動強度、減少產品損傷、保護工人健康、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

  在日常生活中也經常使用一些簡易輕小的物料搬運機械,如各種手推車等。

  簡史 人類最初靠手搬、背負、肩挑來搬運物料,以後逐漸利用畜力,並創造瞭杠桿、轆轤、滑輪和手推車等簡單機械。現代的物料搬運機械開始於19世紀。19世紀30年代前後,出現瞭蒸汽機驅動的起重機械和輸送機。19世紀末期,由於內燃機的應用,物料搬運機械獲得迅速發展。1917年,出現瞭既能起升又能搬運的叉車。70年代出現的計算機控制物料搬運機械系統,使物料搬運進入高度自動化作業階段。

  分類 按功能大致可分為起重機械、輸送機、裝卸機械、搬運車輛和倉儲設備等5類。一般說來,起重機械用於升降和搬運,但搬運距離較短,它的機構作間歇式運動。輸送機可連續輸送物料,搬運路線一般固定不變,大多用來輸送散狀物料。裝卸機械能自行取物並裝卸物料。搬運車輛的特點是:可靈活安排搬運路線,經濟運輸距離較長,可在室內或室外作業,具有行駛車輪。氣墊搬運裝置與搬運車輛類似,隻是以氣墊單元代替車輪,而且運輸距離不長。倉儲設備是在倉庫中完成堆、取、儲存物料的裝置,包括料倉裝置、高架倉庫和給料機等。隨著工業的發展,許多機械具有多種功能和用途,例如叉車是搬運車輛,可用以裝卸,也可起升重物。因此產品的歸屬和分類,不是很固定的。

  與生產的關系 物料搬運機械是為生產服務的,它的設計和選型應當服從生產過程的需要,但是新型物料搬運機械的創制也常導致生產工藝的變革和改進。例如,鬥輪堆取料機的出現,形成瞭以鬥輪堆取料機為心臟、帶式輸送機為血管、電子計算機為神經中樞的自動化大型散料場的搬運系統(見圖),從而改變瞭港口、礦山和火電廠等的散料場的佈局;用叉車代替橋式起重機進行搬運作業的車間,能簡化廠房結構、降低基建費用。20世紀後半期,單元化運輸得到很大發展,集裝箱的標準化和聯運的推廣,使水、陸運輸的裝卸工作簡化,並引起車站、港口的佈局和鐵路車輛、輪船結構的改變。

  物料搬運機械可將上道工序的半成品直接、自動地轉送到下道工序,將上下許多道工序聯成一個系統,形成有節奏的生產;還可以在搬運過程中同時對物料進行清洗、烘幹、塗漆、分揀、儲存、檢驗和計量等,從而能減少裝卸次數、縮短生產周期和節約設備投資。

  在許多生產和作業流程中,物料搬運機械已經不是單獨作業的機械,而是整個流程不可分割的一環。在研究和選用物料搬運機械時,不僅應瞭解物料的特性、搬運的目的和要求以及作業時對環境是否受幹擾和污染,還必須結合整個生產或作業流程來考慮,使搬運機械與其前、後的各種機械密切聯系成為一個系統,以減少裝卸環節,增加經濟效益。

參考書目

 伍德利編,上海市機械工程學會節譯:《物料搬運》,機械工業出版社,北京,1975。(D.R.Woodley,Ency-clopaedia of Materials Handling,Pergamon Pr.,Oxford,London,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