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損傷被檢測物體的情況下,檢查物體的內在或表面缺陷,或測定其某些物理量、性能、組織狀態等的材料試驗方法。最初,這種方法僅被用來檢查材料、機械零部件和結構件的缺陷。40年代以後,以物理學、電子學和材料科學等學科為基礎而形成的現代無損檢測技術獲得迅速發展。應用範圍也由原來僅限於缺陷檢查(無損探傷)而逐步擴大至金屬物理量等的無損測試。

  無損探傷技術是檢查材料和機械零部件品質的重要手段,對保證產品的可靠性有重要的作用。它不僅用用於產品的最終質量檢驗,也用於生產過程中的各工序上,能及時檢查出因工藝不良而產生的缺陷,減少進一步加工有缺陷的產品所浪費的工時。除產品制造過程外,無損探傷技術還常用來對使用中的重要設備作定期檢查,甚至用以進行連續的自動監控,以監測原有缺陷的發展情況和及時發現可能產生的新缺陷,防止設備突然損壞和產生災難性事故。

  現代常用的無損檢測技術有射線探傷、超聲檢測、磁粉探傷、滲透探傷、渦流檢測等。

  這些無損探傷技術各有其優缺點,使用時應根據檢驗對象的特點、檢驗速度和費用等因素適當選用一種或幾種,以獲得最佳的效果。

  在應用無損測試方法測定物理量、性能、組織狀態等方面,以超聲波和射線方法測定材料的厚度最先獲得應用。60年代起已能用聲學和超聲法測定球墨鑄鐵的球化程度、灰鑄鐵的石墨狀態和強度、鋼的淬硬層深度、金屬材料的晶粒度和彈性模量(見拉伸試驗)等;用電磁和渦流法測定金屬材料的硬度、成分、熱處理狀態和鍍層厚度等。

  在無損檢測方面,聲發射檢測、中子射線照相法、激光全息照相法、超聲全息照相法、紅外檢測、微波檢測等新技術已得到發展和應用,進一步擴大瞭無損檢測技術的領域。它的應用范圍已延伸至非金屬材料、復合材料和電子元件等方面。

參考書目

 日本非破壞檢查協會編,戴端松譯:《無損檢測概論》,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上海,1981。(日本非破壞検查協會編:《非破壞検查概論》,1975。)

 H.E.Boyer,ed.,Metals Handbook,Nondestructive Inspection and Quality Control,8th ed.,ASM,Metals Park,Chio,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