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工程項目的正式立項前期,對其技術、經濟、社會效益等方面進行較系統的分析研究和綜合評價的一種科學方法。可行性研究的任務是為對項目進行投資和經營提供決策依據。可行性研究也普遍用於科學技術的課題研究、新產品開發和技術引進等許多方面。它可減少建設中的盲目性,避免出現重大方案的變動和經濟損失,對國民經濟的發展有重要的作用。可行性的系統分析是圍繞專案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效果3個方面進行的,最後作出可行或不可行的決策。

  20世紀紀30年代,美國開發和綜合利用田納西流域時開始應用可行性研究的方法。隨著技術、經濟和管理科學的發展,這個方法在工業發達國傢不斷得到充實和完善,到70年代已在經濟建設中普遍應用。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於1978年編制瞭《工業可行性研究手冊》,供各國進一步改善投資效果和加速經濟開發決策時參考。中國從1982年開始,已將可行性研究列為新建、擴建和改造大中型工程項目決策和審批的一個重要程序。

  可行性研究的階段和步驟 工程項目的確定一般可分為投資前期、投資時期和生產時期3個時期,可行性研究的重點是在投資前期。可行性研究分為機會研究、初步研究和詳細研究3個階段,最後進行綜合評價和投資建議。在各個研究階段中,必要時對局部問題還可進行輔助研究,提供關鍵性資料,以節約整個研究費用和時間。機會研究主要考慮投資方向,尋找最有利的投資時機,因此具有一定的戰略意義。當初步證明項目的建設可行時,才進一步作下一階段的研究。這一階段的工作雖比較粗略,但對投資和效益的估算,一般要求不超過±30%的偏離。初步研究是在機會研究的基礎上對項目進行全面研究,進一步判斷項目是否具有生命力,明確是否需要進行詳細研究和哪些關鍵內容需要進行輔助研究。對投資和成本估算的偏離一般要求小於±20%。詳細研究是對建設項目進行全面分析和深入論證,進行多方案利弊分析和比較,為項目決策提供技術、經濟、商業等各方面的依據。這一階段對投資和成本的估算應盡量符合實際,隻允許±10%以內的偏離。各階段的研究工作大體都分為4個步聚:①調查研究確立項目的必要性。收集資料和數據,進行必要的試驗和測算,取得有關數據。②在取得必要的資料和數據的基礎上提出目標設想並進行分析研究和計算比較,考慮目標的限制因素,明確與項目建設有關的條件和必要的設施。③提出備選方案和實施計劃。對經過初步篩選出的方案,從技術、經濟上進行定性的和定量的分析比較,說明國內外水平和社會影響,再從中選出滿意的方案和可行的實施計劃。④提出對項目的綜合評價,編寫可行性研究報告。

  可行性研究報告 各個項目因性質、生產規模、復雜程度、投資數額的不同,研究的重點也有所不同,但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的主要內容應該基本一致。例如,產品生產大綱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內容應包括:①總論,說明立項依據,包括任務來源和研制開發目標,形成這一項目的歷史背景和社會背景以及對項目可行性研究後的概括結論。②市場需求和生產規模,從可能性與現實性角度對照闡述。③國內外水平和發展趨勢,應考慮產品新生、成長、成熟和衰退周期以及不同時期的性能價格的變化。④方案設計,針對各主導產品的研制和生產,分別說明擬實現的方案和技術、工藝、生產流程、設備以及相應的工廠技術措施等內容。可列出幾種技術方案,以供比較。⑤擬訂出生產組織和管理機構的調整方案,並計算出管理費用。⑥人員要求,說明需要的職工的專業工種、級別和人數及其來源,提出技術要求和培訓方法。⑦支持條件的考慮,說明原材料、協作件、燃料、動力的需要量和來源。⑧實施計劃,擬定出切合實際的產品設計研制、批量生產的生產技術準備、改造措施等的工作進度時間表。⑨費用估算和資金籌措,計算總投資,包括建設資金和周轉資金。說明籌措方法和償付方法。計算生產和銷售的總成本,對國內外同類產品價格和營運費用進行比較。⑩結論,從技術和經濟上綜合評價項目建設的主要優缺點和實施的可行性,評價投資效益。在評價中應復審原始依據的可靠性、考慮資金投入和建設進度的時間以及可能發生的市場變化因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