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菌綱的1目,又稱非褶菌目。本目真菌子實體多種多樣,大者重幾十千克,如木蹄。小者如伏革菌科一些種類的子實體好象塗在樹枝上或倒木上的土褐色的薄層。其他種類的子實體有珊瑚狀、猴頭狀、喇叭狀、馬蹄狀、貝殼狀、架狀等。顏色有白、黃、紅、紫、褐、黑等,其中白色者最多。在一定的子實層裏產生單細胞的棍棒狀擔子。典型的子實層產生於子實體的一面或各面(即周生)。子實層平滑著生於疣、瘤、珊瑚狀分枝、齒或刺、菌褶上或菌管內。如果有菌管和菌褶,它們也與傘菌目的牛肝菌和傘菌不同。子子實層裡主要是擔子,另外,還有囊狀體、剛毛、菌絲柱等不孕器官,因種而異。

  絕大部分種類生於腐木上,一小部分種類生於腐殖質或土壤上;通常以腐生和兼性寄生為主,隻有少數是寄生。

  本目是一個大而異型的目,所包括真菌種類的親緣關系和進化趨向比較復雜。E.J.H.科納認為多孔菌子實體裡的菌絲體系類型是分類的主要依據。M.A.東克(1964)將本目下分21科,P.H.B.塔爾博特(1973)分23科。

  本目有些種類是森林和經濟樹木的病原菌,有些種類造成木材腐朽,使鐵道枕木、木構橋梁、電桿等遭受嚴重的損害。但也有些種類是重要的藥用真菌和提取抗癌物質的重要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