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完全絕滅的原始的有頜魚類,身披骨甲,是魚類中內容比較龐雜的一大類群。依A.S.羅默的分類包括:

  瓣甲魚目        早泥盆世-晚泥盆世

  硬鮫目(或萊茵鮫目)  晚志留世-早泥盆世

  節甲魚目(或節頸魚目) 晚志留世-晚泥盆世

  葉鱗魚目        中泥盆世-晚泥盆世

  褶齒魚魚目        早泥盆世-晚泥盆世

  胴甲魚目        晚志留世-晚泥盆世

  節甲目、胴甲目是盾皮魚類的兩大組成部分。最早的盾皮魚化石,發現於晚志留世,興盛於泥盆紀,並在泥盆紀末期全部趨於絕滅。胴甲魚目中的溝鱗魚是全世界廣佈的一個屬(圖1)。

  盾皮魚類數量多,分佈幾乎遍及全球,而生存期限又相對較短,堅硬的骨甲易於保存成化石,因而具有重要的生物地層意義。

  從外形來看,盾皮魚與同期生存的無頜類主要不同處在於:①具有由鰓弓演變而來的上頜和下頜;②有瞭不同形式的鰓蓋,具備瞭共同的鰓室;③比較發育的偶鰭等。

  盾皮魚個體,一般長不足1米,屬中、小型者居多,僅泥盆紀末,少數節甲魚的種類,如恐魚(Dinichthys)身長可達6米;胴甲魚一般較小,我國雲南中泥盆世的溫氏武定魚(Wudinolepis weni)頭甲和軀甲總計不過2~3厘米,是盾皮魚類中的最小型代表。

  盾皮魚的外骨甲,多數都由頭、軀幹兩部分組成,中間有可以活動的關節;也有少數種類頭、軀幹相互愈合,沒有關節,如葉鱗魚(Phyllolepis),伍塔魚(Wuttagoon-aspis)等。頭甲和軀甲分別都由一定數目的大骨片組成。一般頭甲各骨片間彼此愈合緊密,軀甲各骨片間相互覆壓,較為松散。在頭、軀之間有關節的魚類,除具有脊椎動物共有的顱-脊關節外,在其兩側各有一個由外骨甲形成的鉸狀關節,如粒骨魚(圖2)。

外骨甲與無脊椎動物的硬殼不同,有骨細胞結構,來源於胚胎期的中胚層。骨片外表,分別飾以圓粒狀、短脊狀、蠕蟲狀、網狀或放射狀等不同形式的花紋。

  典型的盾皮魚,頭、軀背腹扁平,頭部有端位或端腹位的口,軀甲之後始如魚形,被鱗或裸露,尾柄細長,末端具和現生鯊魚相近似的上歪尾。脊索終生存在,椎體通常都不發育。除泥盆紀晚期少數種類軀甲縮短,身體較為側扁,推測可能是自由遊泳者外,多數骨甲沉重,腹壁平,是一些底棲式水底覓食的類型。早期的盾皮魚化石多發現於陸相沉積,而中、晚期有些侵入到海洋。

  如上所述,盡管盾皮魚在某些重要的形態結構方面,有許多相近和可供比較的特征,但腦顱的構造以及軀體的某些結構(如頭、軀之間外骨甲關節的有無和發育情況;頭甲和軀甲的形態、大小和長短變化;胸鰭的形式和發育程度;頭甲、胸甲乃至胸鰭甲各骨片間的排列方式;感覺溝的分佈;眼孔的部位以及鱗片的形狀、大小和組織結構等)都有很大區別。

  關於盾皮魚的系統位置,許多古魚類學傢主張將其置入板鰓魚綱(軟骨魚綱)作為一個亞綱,有些則作為廣義魚綱(Pisces)中的一個亞綱。瑞典古魚類學傢E.斯天秀(1959)從比較解剖學的角度對盾皮魚類的軀甲和胸鰭作瞭深入研究後,認為盾皮魚類的軀甲,實為魚類特化瞭的肩帶,進而以“鰭褶學說”為理論根據,指出盾皮類胸鰭的內骨骼,明顯地存在著由多到少和鰭基由寬變窄的演變過程,並根據以上不同的特化程度作為分類和認識親緣關系遠近的標準。寬基的原始,窄基的特化。胴甲魚的胸鰭,內骨骼集中呈棒狀,置於多數外骨片的包圍之中,屬於最特化的類型。必須指出:斯天秀這一論點,雖有科學道理,但與目前從新、老地層中發現的節甲魚化石的實際情況不相符合。盡管化石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不少人對此仍持不同看法。人們對盾皮魚的分類和彼此間的親疏關系迄無一致意見。

  中國志留、泥盆紀地層發育,盾皮魚化石(主要是節甲魚、胴甲魚和瓣甲魚)豐富,出現時代較世界其他地區早,形態結構也較原始,對瞭解和認識其起源和演化關系具有重要意義。其中如目前在中國發現最多的胴甲類,在世界其他地區僅限於中、晚泥盆世,而中、晚泥盆紀的胴甲魚,不僅肩帶和胸鰭高度特化,更在胸鰭和肩帶之間形成一個精巧、復雜的肩關節,因此,胴甲類的起源和演化,一向是古魚類學者感興趣和有分歧的問題之一。中國最先發現的盾皮類化石是湖南、雲南中泥盆世的胴甲類溝鱗魚,50年代在四川發現瞭節甲類的江油魚。近20多年,在中國西南、西北各省區,發現瞭大量胴甲魚化石,特別是在早泥盆世地層發現瞭世界其他地區未曾發現的原始胴甲魚類──雲南魚類(Yunnanolepiformes)和始突魚類(Procondylolepiformes),這些原始胴甲魚的一般外形輪廓與中、晚泥盆世的胴甲魚基本一致,但肩關節的結構十分簡單,雲南魚僅有一個漏鬥狀的腋窩,完全沒有一般胴甲魚所特有的肢突,說明其處於胴甲類發展演化的最低級階段;始突魚的肩關節,剛剛出現肢突,發育很不完善,顯示其處於從無肢突到全肢突的中間階段。中國原始胴甲魚的發現和研究,基本揭示出胴甲類發展演化的全過程,為瞭解胴甲魚的起源和彼此間的系統關系提供瞭重要依據。80年代以來,在雲南的志留紀地層和其他化石一起也發現瞭胴甲魚化石,這是世界已知最低的層位,胴甲魚類起源於東亞已獲公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