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動物門的1綱,又稱有甲綱。身體左右對稱,一般為橢圓形,背腹扁,背部有外套膜,腹面為肌肉發達的足部。足與外套膜之間為外套腔,鰓環列於外套腔中足的周圍,數目因種而異,即使在一種之內,也因年齡而有不同。足的前端有口盤,口在口盤上,口腔內有齒舌,齒式為(3+1)(2+1)(1.1.1)(1+2)(1+3)。肛門在身體後端,與口在同一直線上,外套腔中還有生殖器官和排泄器官的開口。多板綱動物為世界性分佈,全部海產。

  多板綱的貝殼殼是由8塊彼此關連、做覆瓦狀排列的殼片組成,前面的一塊稱頭板,中間的6塊稱中間板,後面的一塊稱尾板。這些殼片的大小、形狀、花紋和排列方式因種而異,為區分種類的重要特征。通常貝殼不能完全覆蓋身體的背部,而是在貝殼周圍有一圈外套膜外露。這一部分稱為環帶。環帶表面具有角質層,並有鱗片、骨針、針束、角質毛等。有的種板完全退化,有的種8塊板不相關連。

  大多生活在正常鹽度的海洋中,鹽度較低的海區無。南半球的種類最為豐富。一般在潮間帶至數百米的深度,個別種類見於深海。以足附著在巖石、珊瑚礁或其他貝殼上。一般草食性,但也有的種類以有孔蟲、苔蘚蟲、蔓足類及其他小甲殼類為食。雌雄異體,體外受精。卵子在海水中或是在母體的鰓葉間受精孵化。壽命較長,有的種類可生活8~9年。

  本綱動物下分3目:①鱗側石鱉目,身體狹小,貝殼無嵌入片,有的屬(如Hemiarthrum屬)即使有嵌入片也不分齒。這一目的種類主要生活在深海。淺海常見的有函館鱗側石鱉。②銼石鱉目,身體呈長橢圓形,大小不一。一般殼板有明顯的翼部,蓋層較發達。頭板和尾板的嵌入片齒裂數目有變化,中間板每側的齒裂數較少。多數種棲息在潮間帶的巖石上,中國沿海常見的有花斑銼石鱉。③毛膚石鱉目,體呈長形或橢圓形,大小不一。頭板的嵌入片有齒裂,中間板各側有1個齒裂或無;環帶特別發達,具有各種小鱗和針束。棲息在潮間帶的巖石上,常見的有紅條毛膚石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