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生單糖及其衍生物組成多糖的微生物。微生物像其他高等生物一樣,能夠合成多種多糖。從形態學上講,多糖可分為3類,即①胞內多糖:存在於質膜以內或者是質膜組分,主要是作為能量的儲備物;②胞壁多糖:是胞壁的組分;③胞外多糖:包括附著在胞壁外的莢膜多糖和不附著在胞壁外的、分泌到環境中的水溶性多糖。早在19世紀後半期就已確定微生物合成胞外多糖的事實,人們已經測定胞外多糖組分的菌種達79屬168種以上。

  從化學組成看,微生物胞外多糖主主要有兩類,即①由一種單糖構成的同多糖:如腸膜明串珠菌發酵蔗糖形成的右旋糖酐是由 D-葡萄糖所構成;②由兩種以上的單糖構成的雜多糖:如甘藍黑腐病黃單胞菌發酵葡萄糖形成的多糖是由葡萄糖、甘露糖、葡糖醛酸和丙酮酸所構成。生產多糖的底物主要是糖質原料,烴類、醇類也已引起註意。

  由於微生物胞外多糖具有來源和種類多樣、應用廣泛、產量和質量比較穩定,不受氣候等因子的影響、供銷可調節控制等優點,在20世紀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微生物胞外多糖的生產已作為新的發酵工業發展起來。最早投入生產的是右旋糖酐,生產規模最大的是甘藍黑腐病黃單胞菌膠。由塔希提歐氏桿菌生產的多糖也已投產。正在發展中的還有:由出芽茁黴生產的茁黴多糖;由葡聚糖小核菌或整齊小核菌生產的小核菌葡聚糖;由粘質糞產堿桿菌生產的多糖以及由棕色固氮菌生產的褐藻酸等。

  多糖分別用作食品、染料的穩定劑;石油工業中鉆井泥漿的處理劑和提高采油的註水稠化劑;醫療用的代血漿或制成穩定的乳狀液;紡織、造紙的上膠料;化妝品的拼料;以及制成生物化學、醫藥工業和試驗室用的吸附劑、固定化酶或固定化細胞的載體等。

  中國早已生產右旋糖酐用作代血漿。現在正在研制的有產粘短桿菌多糖、甘藍黑腐病黃單胞菌膠和茁黴多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