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X射線通過針孔能夠成像的性質進行X射線天文觀測的一項技術。1960年4月,美國佈萊克等人用針孔照相機獲得太陽的X射線照片,計算出0~60埃波段內 X射線流量為0.3爾格/(釐米2·秒)。這個針孔的直徑為0.0127釐米。為瞭避免可見光和紫外線照射底片,在針孔前放置瞭0.25毫克/釐米2的帕洛迪安(Parlodion)膜和2500埃厚的鋁層構成的濾光片。採用不不同的濾光片,可以獲得相應波段的照片。這種針孔照相機的分辨率低,不能滿足空間研究發展的需要。六十年代創制的掠射X射線望遠鏡滿足瞭高分辨率的要求,但由於造價昂貴,未能廣泛應用。迪克和愛尼哈默提出制造多孔徑針孔照相機,可以將分辨率提高到幾個角秒,而且體積較小,適用於航天器。多孔徑針孔照相機利用相關檢測的原理,使來自復合目標的光子信號多路復用,減小固有噪聲,提高信噪比。從原則上說,可以用各種各樣的方法實現多孔徑針孔成像。1973年,佈萊克等人在火箭上使用兩個互補的多孔徑針孔板,獲得8~20埃波段內的太陽像,分辨率優於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