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翅亞綱的一個較大的目。刺吸式口器,前翅前半多成骨化成半鞘翅的昆蟲。本目昆蟲通稱為“蝽類”。世界性分佈,已知約3萬種。中國已知2000多種。身體由小型至大型不等,體形、體色均多樣。形態特點為:頭部骨片癒合緊密;觸角4~5節;唇基發達;下唇成分節的長管狀,下顎與下唇形成細硬的針狀構造。前胸背板及中胸小盾片發達,中胸背板其他部分及後胸背板為前胸背板及翅所遮蓋。前翅在多數情況下基部一半骨化,端部一半膜質,稱半鞘翅。後翅膜質。靜止時前翅平復身體背面,遮蓋後翅。跗節節2~3節。雄蟲第9腹節特化,外生殖器包藏其中。雌蟲產卵器針狀或片狀。具臭腺;成蟲的臭腺開口於後胸側板內側,若蟲的臭腺開口於腹部背面。臭腺分泌物常有臭味,並具刺激性,有驅避敵害的作用。

  不完全變態。生活史中無蛹期。卵產於物體表面或插入植物組織中,卵的前端可有卵蓋及一些與受精、呼吸有關的突起狀構造。若蟲期一般經歷5齡,第3齡開始出現翅芽;體形多與成蟲大體近似,但體色有很大不同;若蟲觸角及跗節節數均較成蟲為少。按棲息場所可分為陸生、半水生和水生3種類型。陸生生活的種類最多;半水生生活的類群生活於水面,借水的表面張力而不致下沉;水生生活者則生活於水下,形態構造上有一系列適應水生生活的變化,如流線型的體形、足變形成槳狀、具有呼吸管及貯存空氣的裝置等。大部分種類為植食性,吸食植物的各個部分,隨種類而異;其中繁殖器官如花(子房)、果、種子常最具吸引力。除少數種類外,一般不排出蜜露。植食性種類可對多種作物造成各種危害,已知一些種類為傳播植物病毒病的媒介。部分類群取食動物性食物,食料以小形軟體的昆蟲及其他無脊椎動物為主,亦有吸食高等動物(包括人類)血液者。這些類群中,不少為害蟲的天敵,少數種類因攜帶人畜病原,在醫學上有重要意義。

  目以下一般分為隱角亞目(Cryptocerata)與顯角亞目(Cymnocerata)兩類;或陸棲組(Ceocorisae)、兩棲組(Amphicorisae)與水棲組(Hydrocorisae)三類。70年代以來,P.斯蒂斯等人提出分為7種類型(鞭蝽型Dipsocoromorpha、奇蝽型Enicocephalomorpha、細蝽型 Leptopodomorpha、黽蝽型 Cerromarpha、蠍蝽型Nepomorpha、臭蟲型 Cimicomorpha、蝽型 Pentatomo-morpha)的意見,受到普遍重視,使用者日多。目中常見的大科有:蝽科、緣蝽科、長蝽科、網蝽科、獵蝽科、盲蝽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