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電子束照明,經電磁或靜電透鏡聚焦,以得到物體高放大倍數顯微像的設備。電子的加速電壓一般為100~200千伏,相應電子波長為0.037~0.025埃,約為可見光波長的十萬分之一。所以電子顯微鏡(以下簡稱電鏡)的分辨本領比光學顯微鏡高得多。第一臺電鏡制於1931年,其結構與普通光學顯微鏡相似,為透射電鏡。60年代末發展瞭掃描電鏡,70年代從透射電鏡發展出超高壓電鏡和高分辨電鏡,並把透射和掃描電鏡技術結合起來,再加上微區成分分析技術,發展成分析電鏡。

  透射電鏡 主體由電子槍、聚光鏡、試樣室、物鏡、中間鏡、投影鏡、觀察室和照相室組成。這些部件都置於真空中。透鏡多為電磁式。從電子槍發出的電子束經聚光鏡縮小後,照射在薄膜試樣上,試樣厚度一般小於1000埃,電子束穿過試樣後,一方面在物鏡的像平面上形成物體的放大像,另一方面在物鏡的後焦面上形成電子衍射圖。調節中間鏡的電流,可任選物體的像或電子衍射圖來進行放大,經投影鏡再次放大中間鏡像平面上的放大像,最終的放大像落在觀察室的熒光屏或照相底板上。試樣室一般裝有傾轉臺,用以改變試樣相對於入射電子束的方位,並可裝配加熱、冷卻和拉伸等各種試樣臺。在觀察室下方可以安裝攝像管,再連接到電視屏幕和錄相裝置上,作各種試驗的動態觀察。

  透射電鏡中的成像機制大體上可分為三類,它們相應於吸收襯度像、衍射襯度像和相位襯度像。當電子束穿過薄膜試樣時,膜上各處的質量厚度不一,對電子的散射能力各異。質量厚度大的地方對電子的散射角大,反之亦然。這樣,物鏡後焦面上的光闌就把散射角大的電子吸收掉,使像上出現襯度。如此形成的像稱為吸收襯度像,它能反映出試樣內部的顯微組織。早期的透射電鏡隻能觀察吸收襯度像。對於大塊固體材料,隻好用有機材料把固體表面的形貌復制下來,做成表面復型。復型的電子顯微像能反映出固體表面的形貌。50年代中期發展瞭能間接地提供晶體缺陷信息的衍射襯度像,簡稱衍襯像。衍襯像是用晶體的衍射電子束或透射電子束成像,像襯度源於電子衍射波(或透射波)振幅的變化。電子束被薄晶體試樣衍射後,試樣下表面不同地點的衍射波振幅(及強度)分佈對應於晶體各部分不同的衍射能力。當晶體中存在缺陷時,缺陷區域的衍射能力不同於完整區域,使各衍射波(從而使透射波)的振幅(及強度)分佈不均勻,反映出晶體缺陷分佈的情形。這就是衍襯像成像機制的簡單原理。衍襯像的發展還使透射電鏡增添瞭進行電子衍射觀察的功能,於是使原來互不相幹地發展著的兩個學科──電子顯微學和電子衍射──匯合起來。當試樣薄至100埃以下時,電子穿過試樣後,波振幅變化甚微,可忽略不計。此時像的襯度源於電子波的相位變化,形成的像稱相位襯度像。

  除電子顯微像外,利用透射電鏡還可以觀察電子衍射圖,如高分辨衍射、選區衍射、微區衍射和會聚束衍射等。

  超高壓電鏡和高分辨電鏡 透射電鏡的加速電壓一般為100或200千伏。試樣厚度不能超過數千埃,為瞭觀察厚試樣,發展瞭加速電壓達1000千伏的超高壓電鏡,使觀察試樣可厚達數微米。超高壓電鏡的結構與一般透射電鏡相似,隻是尺寸大得多。

  高分辨電鏡一般指具有厚尺度分辨本領的透射電鏡,用來觀察很薄試樣的相位襯度像。晶體的相位襯度像可分為點陣像和結構像。點陣像隻反映出晶體結構沿電子束入射方向投影的周期;結構像上則還直觀可見原子或原子團,是直接觀察晶體結構和缺陷的有力手段。提高電鏡分辨率的途徑有二,一是改善物鏡極靴質量,二是提高電子的加速電壓。一般的高分辨電鏡基於前一途徑。二者兼用的電鏡稱超高壓高分辨電鏡。

  掃描電鏡 電子槍發射出的電子束斑經聚光鏡縮小到幾十埃後,用偏轉系統使電子束在試樣表面上掃描。電子束與試樣表面作用後,激發出次級電子,經探測器收集,放大器放大,調制一個同步掃描的顯像管亮度,形成圖像。凹凸不平的試樣表面各處與入射電子束有不同的夾角。夾角愈大,電子束激發出的次級電子愈少,在像上就顯得愈暗,反之就顯得愈亮。由此產生黑白分明、有立體感的圖像。像的放大倍數等於顯像管上掃描幅度與試樣上電子束掃描幅度之比。掃描電鏡的分辨本領略大於電子束斑直徑。目前,掃描電鏡的分辨本領一般為60~100埃。在掃描電鏡中,除次級電子外,還可用其他信號成像。背散射電子(在試樣內經多次散射再從試樣表面穿出的入射電子)所成的像可用來識別原子序數的差異。標識X射線所成的像可提供元素分佈情況。電子束誘導電流和陰極熒光可用來檢驗半導體器件。電子溝道圖可用來測定晶體的取向。

  在掃描電鏡的發展前期曾同時發展起電子探測束,它是一種微區成分分析裝置。其原理是利用微小的電子束斑激發試樣的標識X射線,經晶體分光後再測定試樣的成分。後來,掃描電鏡也大都帶有微區成分分析的裝 置。現在的商品掃描電鏡中,有一類是側重於作微區成分分析用的,這類掃描電鏡已逐漸取代瞭單獨進行微區成分分析的電子探測束。掃描電鏡中進行X射線微區成分分析的裝置有兩類:一類是X射線波譜分析儀,它與過去的電子探測束相似,特點是借助佈喇格定律,利用晶體分光;另一類是X射線能譜分析儀,它利用鋰漂移矽探測器進行能量分光,探測器中產生的電子-空穴對與入射光子能量成正比。波譜儀的波長分辨率高,能探測原子序數 ≥5的所有元素,不足之處是一個譜儀一次隻能測定一種標識X射線。能譜儀則可同時測定試樣中發出的全部能量高於數百電子伏的標識X射線,但能量分辨率差,目前隻能分析原子序數≥11的元素。

  分析電鏡 集中瞭透射和掃描電鏡的功能。它的特點是可以在試樣的同一個微小區域內進行電子顯微像觀察、電子衍射觀察以及成分分析。分析電鏡的結構是在一般透射電鏡的基礎上加上掃描附件和X射線能譜儀。近來又加上瞭電子能量損失譜儀。電子能量損失譜分為電離損失譜、擴展電離損失譜精細結構和等離子體激元損失譜。電離損失譜可用於成分分析,它基於透射電子激發試樣中原子內層電子而引起的能量損失,特點是可以分析碳、氮、氧等輕元素,探測極限低,空間分辨率高,已逐漸發展為分析電鏡中的常規方法。電離損失譜有時有幾十至幾百電子伏的起伏,稱擴展電離損失譜精細結構,它和擴展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譜相類似,可以從中得到有關原子近鄰位置和數目的信息。等離子激元損失譜則可用來測定價電子的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