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物理、化學或生物的方法將一外消旋體拆分為純的左旋體和右旋體的過程。拆分的方法有:

  ① 手工或機械法,如果對映體為呈明顯的物體與鏡像關係的半面體結晶時,可用手工方法將這兩種晶體分開,例如外消旋酒石酸鈉銨。

  ② 播種法,在外消旋體的過飽和溶液中,播入其中一個純的對映體晶種,會導致這一對映體結晶析出,而在母液中留下另一對映體。在工業生產上,這一方法具有工藝簡便、成本低廉的特點。

  ③ 生物法,某些微生物能有選擇地將一對對映體中的一個加以破壞或消化掉,從而剩下另一異構體。這也是工業生產中常用的方法,產物的旋光純度很高。

  ④ 選擇吸附法,利用某些光學活性物質作吸附劑,有選擇地吸附外消旋體中的一個對映體,達到拆分的目的,例如各種色譜法,其中包括離子色譜法,特別是配位離子交換法等。

  ⑤ 某些物理方法,例如,用一定波長的圓偏振光照射某些外消旋體時,能將其中一個對映體破壞而得到另一對映異構體。

  ⑥ 消旋歸還拆分法,一些外消旋化合物在某些手性試劑的作用下,能使對映體之間經中間平衡而發生轉化,將不需要的一個異構體轉變為需要的對映體。

  ⑦ 化學法,這是最重要、最常用的拆分法。它是將一對對映體轉變為非對映異構體,即在一對對映體分子中引入同一的手征性基團,從而生成一對非對映異構體,再根據一對非對映異構體在物理性質上存在的差異而將二者拆分,分開後再把所引入的手征性因素除去,即可得到純的左旋或右旋體。

  如一外消旋酸(±)-A與旋光性堿(-) -B生成一對非對映異構體的(+)-A·(-)-B和(-)-A·(-)-B鹽,將二者分開後再除去堿(-)-B,即得到純的(+)-A和(-)-A。如下式:

  其他的拆分法有光學活性膜拆分法、膜電極拆分法、大環多聚醚拆分法,以及利用光學活性溶劑進行萃取或重結晶方法等。此外還有某些特殊的方法,如螺[3.3]-1,5-庚二烯與氯化鉑和光學活性的α-甲基芐胺形成的非對映異構體絡合物,能在二氯甲烷中被拆分。尿素與外消旋2-氯辛烷能形成兩種不同的籠狀半面晶非對映異構體而被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