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稱光學增白劑或螢光增白劑。為一類能提高纖維織物和紙張等產品白度的有機化合物。織物等常常由於含有色雜質而呈黃色,過去都採用化學漂白的方法進行脫色,現在採取在製品中添加增白劑的辦法。其作用是把製品吸收的不可見的紫外線輻射轉變成紫藍色的螢光輻射,與原有的黃光輻射互為補色成為白光,提高產品在日光下的白度。增白劑已經廣泛應用在紡織、造紙、洗衣粉、肥皂、橡膠、塑膠、顏料和油漆等方面。

  增白劑在化學結構上都具有環狀的共軛體系,如:二二苯乙烯衍生物(見結構式a)、苯基吡唑啉衍生物(b)、苯並咪唑衍生物(c)、苯並叱唑衍生物(d)、香豆素衍生物(e)

 

和萘二甲酰亞胺衍生物(f)等,它們都是很好的增白劑。其中二苯乙烯衍生物是最重要的一類增白劑,它們的產量最大。

  4,4′-雙(4,6-二苯胺基三嗪基-2-胺基)二苯乙烯-2,2′-二磺酸鈉鹽(g)是一種用途較廣泛的增白劑,商品名為增白劑TA。在其分子結構中,改變三嗪環上的取代基團,或者用其他基團代替三嗪基,可得到多種增白劑。這類增白劑已大量用於造紙、紡織品、洗衣粉和肥皂等工業中。

  增白劑AD是苯基吡唑啉的衍生物,化學名為1-(對甲磺酰基苯基)-3-(對氯代苯基)吡唑啉(h),主要用於腈綸纖維紡絲、紡織品和塑料制品的生產中。

  4-甲基-7-二甲胺香豆素(i)屬於氧雜萘鄰酮類化合物,可用於羊毛織物、尼龍織品、肥皂和洗滌劑等產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