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離子和 π體系形成的加成複合體。這些加成複合體的電荷轉移光譜與兩個個別分子的光譜之和不同。許多加成複合體不穩定,隻存在於溶液中,並與它們的組成成分呈平衡狀態。有的加成複合體相對比較穩定。在絕大部分加成複合體中,電子給體和電子受體的比例是1:1。

  加成複合體分為σ複合體和π複合體兩類。當芳香烴與HCl作用時,形成π複合體;與HCl-路易士酸(如AlCl3)作用時,則形成σ復合體。這兩種類型的復合體的溶液性質很不相同,例如,由苯與HCl-路易斯酸(見酸堿理論)形成的σ復合體的溶液,有顏色,導電;而由苯與 HCl形成的π復合體的溶液,沒有顏色,不導電。又如,用DCl與苯形成π復合體時,不發生重氫交換(見同位素交換);而用DCl-AlCl3與苯形成σ復合體時,則發生重氫交換。

  在芳香族的親電取代反應中,最初是正離子對芳香環的攻擊,形成π復合體(見結構式a),然後轉變為σ復合體(b):

  表列舉瞭幾種烷基苯σ復合體和π復合體的相對穩定性以及它們在氯代反應和硝化反應中的相對速率。表中的 σ復合體的穩定性是通過底物對 HF的相對堿性強度測定的。π復合體的穩定性是芳香烴與 HCl之間反應的相對平衡常數。如表中所示,這兩類復合體的相對穩定性很不相同。甲基的取代對π復合體的穩定性改變很小,對σ復合體的穩定性改變很大。如果相對速率近似於σ復合體的穩定性數值,則在慢步驟中形成σ復合體;如果近似於π復合體的穩定性數值,則在慢步驟中形成π復合體。在大多數情況下,相對速率與σ復合體的穩定性數值比較近似,而與π復合體的相差較遠。在上述情況下,無論形成或根本沒形成π復合體,它們的形成都不是決定速率的步驟。

烷基苯σ復合體和π復合體的相對穩定性和在氯代和硝化反應中的相對速率

  在所有的芳香族親電取代反應中,σ復合體是共同的中間體。例如,在-80℃用EtF-BF3處理1,3,5-三甲苯,曾離析出σ復合體(c),其熔點為-15℃,溫度升高則轉變為正常的取代產物(d):

又如,用NO2+BF4-處理ααα-三氟甲苯,形成黃色結晶固體(e),這個中間體在-50℃以下穩定,溫度升高則轉變為相應的取代產物(f):

又如,在-134℃時,苯在HF-SbF5-SO2ClF-SO2F3中進行質子交換,得到過最簡單的σ復合體(g)。它的結構得到光譜分析證明。

  π復合體的形成是可逆的。有時可以準確地測定其平衡點。例如烯烴和芳烴與銀離子和鹵素(X)的復合體。與鹵素形成的復合體如式h和i所示。

  

參考書目

 J.馬奇著,陶慎熹、趙景旻譯:《高等有機化學》,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1。(J. March,AdvancedOrganic Chemistry,2nd ed.,McGraw-Hill,New York,1977.)

 Florin Badea,Reaction Mechanisms in OrganicChemistry,Abacus Press,Tunbridge Wells,Kent,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