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稱無機生物化學和生物配位元化學。為生物化學和無機化學間的邊緣學科。主要研究生物體記憶體在的各種元素,尤其是微量金屬元素與體內有機配體所形成的配位元化合物的組成、結構、形成、轉化,以及在一系列重要生命活動中的作用。生物體記憶體在有鈉、鉀、鈣、鎂、鐵、銅、鉬、錳、鈷、鋅等十幾種元素,它們能與體內存在的糖、脂肪、蛋白質、核酸等大分子配體和氨基酸、多肽、核苷酸、有機酸根、O2Cl-HCO3-等小分子配體形成化合物,主要是配位化合物。

  生物無機化合物的類型 金屬蛋白 為一類含金屬元素的蛋白:①含鐵蛋白有血紅蛋白、肌紅蛋白、細胞色素C等,其中鐵除與卟啉結合成血紅素基外(見金屬卟啉),並與蛋白質鏈上某一個或兩個氨基酸連接。血紅蛋白和肌紅蛋白分子中的血紅素鐵隻與蛋白質鏈上一個組氨酸相連,尚有一個空的配位位置,能可逆地結合一個氧分子,具有運載和貯存氧分子的功能。細胞色素C中血紅素基的鐵原子與蛋白鏈上兩個氨基酸殘基相連,無載氧能力,是重要的電子傳遞體。

  ② 藍銅蛋白是含銅的重要金屬蛋白,其中銅僅與蛋白鏈上的氨基酸殘基相結合,形成扭曲的四面體構型,呈顯著的藍色,如血漿藍銅蛋白和質體藍素,前者參與調節組織中銅的含量,後者是一系列生物過程中的重要電子傳遞體。

  ③ 鐵硫蛋白是含鐵、硫原子的天然原子簇金屬化合物與蛋白質鏈上半胱氨酸結合的金屬蛋白,如植物型鐵氧還蛋白是含Fe2S2原子簇的金屬蛋白,其中每個鐵原子分別與蛋白質鏈上兩個半胱氨酸相連;細菌鐵氧還蛋白含有Fe4S4原子簇,每個鐵原子分別與蛋白質鏈上一個半胱氨酸相連。鐵硫蛋白是生物體中重要的電子傳遞體,如鐵氧還蛋白在葉綠體的光合作用和固氮酶的固氮過程中起傳遞電子的作用。

  金屬酶 許多金屬蛋白能催化體內的化學反應,是生物體中的催化劑。金屬原子與蛋白質結合較強的稱金屬酶,較弱的稱金屬激活酶。金屬酶中金屬原子常是活性中心的組成部分,如羧肽酶和碳酸酐酶都是鋅酶,前者能催化肽和蛋白質分子羧端氨基酸的水解,後者能催化體內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的水合反應。一系列的金屬酶還含其他金屬離子,許多氧化還原酶含價態可變的鐵、銅、鉬、鈷等過渡金屬元素,如固氮酶是含鐵、鉬原子的酶,由鐵蛋白和鐵鉬蛋白組成,在生物體中能催化氮合成氨的反應。

  維生素B12B12輔酶 維生素B12是鈷原子和可啉的配位化合物,鈷原子與可啉環中四個氮原子結合,在軸向又與連結於可啉環的一個核苷酸的苯並咪唑基相連,此外還與一個氰根配位。當氰根被另一個腺苷基代替時,即為B12輔酶。B12對機體的正常生長和營養、細胞和紅細胞的生成以及神經骨髓系統的功能有重要作用。B12的生理功能均以輔酶形式實現。

  葉綠素 具有類似於卟啉環的結構,含有鎂原子,其中鎂與環的四個氮原子結合。在植物光合作用中,葉綠素能起將光能轉變為化學能的作用。

  離子載體 為一類能與堿金屬、堿土金屬等元素結合,生成脂溶性配位化合物,從而增大金屬離子透過生物膜可能性的物質。離子載體有天然和合成的兩種:天然離子載體如纈氨酶素等,能使正常情況下不易通過線粒體內膜的鉀離子得以順利通過;合成的離子載體主要為冠醚,如二苯並18-冠-6為環狀多醚,其中央空穴的大小,決定與金屬離子配位的選擇性。二苯並18-冠-6的堿金屬配位化合物的穩定性有以下次序:K+>Na+>Cs+Li+

  研究方法 生物無機化合物的模擬 含金屬元素的生物無機化合物的功能常能用較簡單的金屬配合物或類似物來模擬,此種化合物稱模型化合物。模型化合物常具有被模擬體系的結構特點或有一定的有關生物活性。通過模型化合物的研究,常能瞭解復雜的被模擬體系的結構與其功能間的關系。例如,曾合成一系列籬笆式、帽式、尾巴堿式的血紅素,它們並無肽鏈,但能像血紅蛋白、肌紅蛋白一樣可逆地結合和放出氧分子。通過模型化合物的研究,瞭解到血紅素必須存在於疏水環境中,周圍的位阻效應是保證血紅蛋白、肌紅蛋白可逆結合氧分子的條件,而其中的二價鐵必須具有不被氧化成三價的必要結構因素。又如,通過對一系列銅與多肽配位化合物的結構和性質研究,瞭解到藍銅蛋白分子中銅原子周圍有扭曲的四面體配位,使藍銅蛋白具有顯著的藍色和高的還原電勢。模擬體系與天然體系總有差別,用模擬體系的研究結果來說明天然體系的結構、功能和機理時必須謹慎。

  無機離子生物探針 用一些其他的金屬元素替代生物無機化合物中的原有金屬元素,從而用各種波譜方法來研究和確定體系的結構和作用。所用的金屬離子稱生物探針。用作探針的金屬離子應與原有離子有相近的半徑,並能保持原有體系的結構特點和一定的生物活性。例如,用半徑與鋅相近的鈷離子作探針,代替羧肽酶中的鋅,從而根據含鈷酶的光譜推斷羧肽酶中鋅的配位環境;用錳離子做探針,根據含錳羧肽酶的核磁共振譜確定瞭羧肽酶中鋅和一水分子或羥基相連。

  金屬離子的生理功能 在生物體中金屬離子尚有許多重要的生理功能。金屬離子參與細胞分裂、肌肉收縮、神經脈沖的傳遞等過程。金屬離子對維持細胞壁結構、對脂蛋白膜加固有重要作用;金屬離子還直接影響核糖體的結構,從而影響蛋白質的正常合成過程。

  體內金屬離子的種類及濃度失調,將影響正常的生命活動,如體內缺乏鐵、銅、鈷會引起貧血;鎘離子過量與心血管病的發病有關;硒過量對肌體有毒,但過低能引起病毒誘發癌;先天性銅代謝障礙能引起威爾遜氏病。

  為控制體內金屬元素的正常含量,常用一些金屬螯合劑(見螯合作用)來排除體內過量的金屬元素。例如,1、2-二巰基丙醇可排除汞、鉛、銻等元素;EDTA(乙二胺四乙酸)可排除多種有害元素及過量金屬;青黴胺可治療威爾遜氏病等等。某些金屬配合物具有殺菌、抗病毒和抗癌等生物活性。其中順式 -二氯二氨合鉑對生殖泌尿系統癌有較好療效,它能抑制癌細胞中DNA(脫氧核糖核酸)的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