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體表面上的一種流體被另一流體取代的過程。也指固體表面上的氣體被液體所取代,特別是指用水或水溶液取代表面上氣體的過程。習慣上將液體在固體表面上的接觸角θ=90°時定義為潤濕與否的標準,θ>90°為不潤濕,θ<90°則為潤濕,接觸角θ越小,潤濕性能越好。

  潤濕過程 沾濕 指液體與固固體接觸,變液-氣界面、固-氣界面為固-液界面的過程(見圖)。

液體對固體沾濕能力可用粘附功來表示。粘附功表示在粘濕過程中單位表面體系自由能的降低值。一般用下式表示:

Wa=(γSG+γLG)-γSL

式中Wa為粘附功;γSG為固-氣界面自由能;γLG為液體表面自由能即表面張力;γSL為固-液界面的界面自由能。Wa值愈大則固-液界面結合愈牢,因此Wa表征固液兩相分子在界面上相互作用的大小。根據熱力學,在等溫等壓下,Wa≥0的過程為天然過程的方向,此即粘濕過程自發進行的條件。

  在實際應用中,由於γSGγSL很難直接測定,因此很難直接測出Wa,隻能通過測定液體在固體表面上的接觸角θ來得到。利用楊氏潤濕方程得到下列公式:

WaγLG(1+cosθ)

可通過γLGθ值得到Wa。由此式可見,若接觸角θ<180°,則Wa>0。因此可利用θ對沾濕進行判斷。

  浸濕 指將固體浸入液體的過程即變固-氣界面為固-液界面的過程,液體表面在此過程中無變化。浸濕的能力用浸濕功表示,又稱粘附張力,它反映液體取代固體表面上氣體的能力,在鋪展作用中它是對抗液體收縮表面的能力而產生的鋪展力量。計算浸濕的基本公式為:

AWiγSG-γSL

式中A為粘附張力;Wi為浸濕功。利用楊氏潤濕方程可得到浸濕功:

WiγLGcosθ

由此式可見,若已知液體的表面張力和該液體在固體表面的接觸角,便可得到此固體在液體中的浸濕功或粘附張力。若接觸角θ≤90°,則浸濕過程可自發進行。

  鋪展 指以固液界面取代固-氣界面的過程。

  潤濕劑 用於改變固-液(一般為水)體系潤濕性質,使液體更易潤濕固體的試劑稱為潤濕劑,一般是表面活性劑。潤濕劑的作用是降低液體的表面張力和固-液間的界面張力,使液體容易在固體表面上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