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分離柱中兩相反向流動並相互接觸,以提高分離和純化效率的方法。例如,在分級蒸餾中回流液在柱中連續下降,並不斷與上升蒸氣相接觸,該技術廣泛用於石油化工和萃取化學中。

  設溶質在兩相中的狀態不變,其分配不受電離、聚合等因素的影響,在分液漏鬥中含有該溶質1000毫克的水溶液,其分配係數為1,加入等體積的與水不相混溶的有機溶劑於分液漏鬥中,振盪使兩相間達到萃取平衡,則溶質在兩相各占500毫克。接著,將第一分液漏鬥中較輕的有機相移至至第二分液漏鬥中。然後,在第二分液漏鬥的有機相中加入新鮮的水相,在第一分液漏鬥的水相中加入新鮮有機相,振蕩使兩相達到萃取平衡,則每隻分液漏鬥中的各相均含溶質250毫克。再將第二分液漏鬥中的有機相移至第三分液漏鬥,並加入新鮮水相,轉移第一分液漏鬥至第二分液漏鬥以代替原有的有機相,並如上所述,加入新的相反的相,進行萃取以達到平衡。經過兩次或三次轉移後,可用下列示意圖表示萃取過程,⇌代表兩相平衡。毫克數為存在的溶質重量。於是,第一步為:

在0號漏鬥中兩相平衡時,得:

上述已完成一次轉移(n=1)的情況表示為:

達到平衡後,得:

由上圖可見,每次轉移使右方增加一個分液漏鬥。

  完成第二次轉移(n=2)並達到平衡後的分配為:

  完成第三次轉移(n=3)並達成平衡後的分配(因第一支分液漏鬥標號為0,所以漏鬥數等於轉移數加1)為:

n=4時,為:

  由上可見,當轉移次數增加時,溶質在更多的漏鬥中分佈,因分配系數為1,所以中間漏鬥溶質多,兩邊漏鬥溶質遞減。當分配系數不等於1,且溶質較易溶於水時,則最高濃度在圖中偏左;若溶質易溶於有機溶劑,則最高濃度在圖中偏右。

  當分配系數為1,且兩相體積相等時,轉移次數為n的溶質分配曲線均成高斯分佈。上述過程可用二項式展開後的任一簡單項表示:

式中fnr是經過n次轉移後在第r個容器中溶質的分數;KD為分配系數。

  在逆流分佈中,轉移次數一定時,不同分配系數的物質的分佈各不相同。對不同KD值的溶質,經一定轉移次數後開始分離,但在任何情況下分離並不完全。因此,若要定量地得到純組分,必須將這些溶質進行更多級數的分離才能達到目的。目前逆流分佈在化工、濕法冶金、溶劑萃取中的串級萃取和色譜法中獲得廣泛應用,今後在分離提純中還將發揮重要作用。

  

參考書目

 R.A.Day,Jr.and A.L.UnderwoodQuantitativeAnalysis,Prentice-Hall,Englewood Cliffs,New Jersey,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