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放射化學傢。1908年12月17日生於科羅拉多州格蘭德瓦利,1980年9月8日卒於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1931年畢業於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系,19933年在該校獲博士學位,留校任教直到1941年。1941~1945年,在哥倫比亞大學戰爭研究部工作,從事氣體擴散法分離鈾同位素。1945~1954年,在芝加哥大學任化學教授。1954~1959年,任美國原子能委員會主席,1960年到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任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長。1950年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

  利比和他的學生發現,宇宙線與地球大氣中的元素通過核反應產生的中子再和氮14作用,能生成碳14(半衰期為5730年)。碳14產生的速率是恒定的,它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參與生物界一切生命過程中含碳物質的變化使這些含碳物質均勻地和碳14混合,即在漫長的歷史時期中,積極參加交換的含碳物質中碳14同位素豐度不變。如果生命結束後的物體處在良好隔離的狀況,則其中的碳14含量會隨時間減少。因此,通過穩定碳和碳14相對含量的測定,就可以準確算出這一樣品死亡至今的時間,可以在考古學中更準確地測定年代。利比為此獲得1960年諾貝爾化學獎。他還在1947年提出瞭熱原子反應的剛性球彈性碰撞模型,又稱利比模型(見熱原子反應機理)。利比的主要著作有《放射性碳測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