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某些具有確定含量的組分,在實際樣品定量測定中用作計算被測組分含量的直接或間接的參照標準的一類物質。確定這類物質中的指定組分含量的標準值,須選用若幹種可靠的方法,由一定數量的技術熟練的分析人員獨立地仔細地進行化學分析,再由相互協同工作的分析人員將測得值集中起來加以數學分析,並用數理統計方法進行處理(見分析資料的統計處理),最後由參加人員作出評定,得出標準值。

  標準參考物質除用作含量測定的標準外,也常用來發現在分析標準物本本身或分析組成與標準參考物質大致相似的試樣時所產生的個人誤差、操作誤差以及某些方法誤差等。此外,在研究確定某種新的方法的準確度時,也常應用標準參考物質。

  分類 標準參考物質的分類和編號,各國有不同的規定,例如中國生產的某些礦石、精礦等的標準參考物質的名稱、編號及其組分含量見表。

石灰石、鐵礦、鉍精礦的組分含量

  到1978年為止,美國國傢標準局有各種鋼鐵、合金、礦石、耐火材料和有機化合物等的標準物質約九百多種。美國橡樹嶺國傢實驗室制備和生產高純度的金屬和各種無機化合物(純度通常達6N,即六個9的等級)標準約100種。英國分析樣品局和日本標準試樣委員會等也都專門從事制備和生產各種無機物質、鋼鐵、合金、純金屬、礦石及耐火材料等標準物質。

  迄今為止,標準參考物質的生產、管理和應用尚無統一的國際規范。許多國際會議討論瞭有關標準參考物質的定義、范圍及其經濟意義。1979年11月聯邦德國的聯邦材料檢驗局在西柏林召開瞭標準參考物質的生產和應用問題討論會,交流瞭目前最常用的六個方面(冶金、無機物和無機材料、物理和物理化學性質、物質和工藝性質、粒子和放射性、臨床和有機物)標準參考物質的理論和實際問題。可以預見,標準參考物質的制備和應用的研究工作仍將不斷深入,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必不可少的環節。

  

參考書目

 I.M.Kolthoff,Treatise on Analytical Chemistry,Vol.1,John Wiley &Sons,New York,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