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地質環境與人類工程、經濟活動相互關係的科學。地質學的分支。

  20世紀50年代以後,由於人口劇增,生產力水準極大提高和城市的飛速發展,環境地質問題成瞭決定環境品質不可忽視的因素。1962年,T.E.哈克特首先提出“環境地質”這一名詞,認為環境地質學是研究人類與地質達到和諧與完滿的一個新方向。到瞭70年代初,一些專傢認為環境地質學涉及人類對地球利用的整個領域;而另一些學者則認為,人類對地球的利用集中在城市地區,環境地質學學的研究重點在於城市地質環境。當前一個普遍的認識是,環境地質學解決所有與地質環境的合理利用和保護有關的問題。

  中國在60年代末已註意到環境地質問題。70年代開始探討環境地質學的范疇、理論和方法。從1986年以來,加強瞭環境地質工作,開展瞭長江、黃河、珠江等大江大河及一些重要城市的環境地質評價與編圖工作,為國土整治及重大工程的合理佈局提供瞭科學依據。

  環境地質的研究領域相當廣泛,主要包括城市地質、地質災害、廢棄物地質處理、醫學地質、軍事地質、地下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環境地質影響評價與編圖等。

  環境地質學的研究途徑可分為兩個方面:①地質學途徑,采用將今論古的方法研究地質環境的變遷。同時采用地質學方法,特別是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的方法查清環境地質條件。②系統工作途徑,將地質環境作為由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和巖石圈組成的大環境中的一個子系統,研究它同其他子系統及次級系統之間的制約關系,並評價和預測系統的穩定性,為國傢環境決策和遠景戰略規劃服務。

  環境地質學的研究手段包括:①地質學常規手段,主要用於確定環境地質條件;②計算機模擬,主要用於環境地質系統預測;③計算機信息系統,主要用於環境地質系統評價和決策。迄今為止,環境地質學還未形成一套成熟的研究途徑和手段。

  

參考書目

殷永侯、哈承佑等主編:《中國環境地質圖》,地質出版社,北京,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