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礦物學院。地球化學奠基人之一。1883年11月8日生於聖彼德堡,1945年5月20日卒於黑海索契。1907年莫斯科大學畢業,隨後到巴黎、海德堡工作。1910年回國,歷任莫斯科沙尼亞夫斯基人民大學教授,羅蒙諾索夫學院院長,蘇蘇聯科學院數學自然科學部秘書和副院長等職。1919年當選為蘇聯科學院院士。費爾斯曼1912年首次講授地球化學課程。他和В.И.維爾納茨基一起締造瞭蘇聯的地球化學學派。他把引起化學元素運移的因素分為兩類──與原子本身性質有關的內部因素和由周圍環境產生的外部因素。他簡化瞭晶體化學第二定律,提出瞭能量系數、價能量系數、共生序數等概念。他致力於礦產研究,為在蘇聯發現磷、銅、鐵、鎳等重要礦產作出瞭貢獻。他開創瞭區域地球化學、礦床地球化學研究領域。他對偉晶巖的成因和分類提出瞭創見。他的主要著作有《俄羅斯地球化學》(1922)、《偉晶巖》(1931)和《地球化學》(4卷,1933~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