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巖石學傢。1917年6月25日生於湖北安陸,逝於1994年1月1日。194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西南聯大)地學系。1949年獲美國佈侖茂學院哲學博士學位。曾任北京地質學院教授、系主任,武漢地質學院副院長,國際地質對比計畫(IIGCP)執行局委員,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常務理事。現任中國地質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地學部委員(1980年當選)。1949~1950年池際尚在美國合作完成瞭高溫下方解石的實驗巖石學研究。60年代初她研究瞭北京南口中酸性巖漿雜巖體的形成和演化,將有關的分異和同化作用分為具有不同成礦特征的深部和就地兩類。由此提出的巖體模式和研究方法應用較廣。以後她參加領導瞭中國第一個原生金剛石礦床的研究,首先提出中國金伯利巖的分類命名及其含礦性化學成分判別公式。1978年以來,她又領導中國東部新生代玄武巖及深源包體、華北巖漿巖型磷灰巖礦床成因等研究。她的主要著作有《缺水條件在常溫下變形實驗的尤爾大理巖的組構》(1951)、《燕山西段北京南口花崗巖》(1962)、《巖漿巖巖石學》(主編,1962)、《中國東部新生代玄武巖及上地幔研究(附金伯利巖》(主編,1988)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