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初地理學傢。字繼莊,一字君賢,別號廣陽子。生於順治五年七月二十六日(1648年9月13日),卒於康熙三十四年七月六日(1695年8月15日),直隸大興(今北京)人。祖籍吳(今蘇州)。康熙五年(1666)攜眷返吳居住。康熙二十六年(1687)入京師,參與增訂《明史·曆志》和纂修《大清一統志·河南志》。1690年離京返吳。次年沿長江到湖北、湖南等地考察。他主張做學問要經世致用、利濟天下後世,並註重實地考察,對曆法、數學、音韻等都有貢獻,在地理方面尤大。據據《廣陽雜記》記載,他對古今氣候變遷、各地物候的異同、河流侵蝕作用,地理位置對城市發展的影響等,都有獨到見解;認為地理書籍按照固定項目隻講“人事”是不夠的,還必須闡述“天地之故”,即要探討自然規律,為如何研究地理學指出瞭方向。劉獻廷善於接受新思想新學說,具有強烈的民族、民主思想,有人稱以他為代表的學者為“廣陽學派”。著作多佚,僅存《廣陽雜記》(5卷)。

《廣陽雜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