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一個國傢、區域、城鎮或鄉村在與週邊地區的經濟聯繫中所形成的空間關係。正確闡明一個地區的經濟地理位置,對認識這個地區在國民經濟總體中的地位和作用,發揮其地區經濟優勢以及解決相關的生產佈局問題都有重要意義。

  經濟地理學研究任何一個地區,不論其地域範圍的大小,都要考察它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與周圍地區的相互聯繫,和在總體中的位置。重點是結合這個地區經濟發展的特點來研究它與周圍地區在原材料供應、生產協作、產品市場、金融信貸、客貨貨運輸、科技信息交流等方面的聯系,具體地闡明它在地區經濟聯系中的地位。與地區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緊密相關的經濟聯系是研究經濟地理位置的重要依據。以外,該地區在政治、軍事、文化生活中所處的地位,及其對經濟地理位置的影響,也是研究經濟地理位置需要考慮的內容。

  研究經濟地理位置的目的不同,所涉及的內容和地區范圍亦將有所不同。例如,中國沈陽市可以作為省會來研究它在遼寧省的經濟地理位置,也可以作為地區經濟中心來研究它在東北地區的經濟地理位置。同一個研究對象放在不同的地域范圍之內,闡明其經濟地理位置時所包含的內容則不相同。

  經濟地理位置是一個歷史性的范疇。要和地區經濟發展歷史聯系起來進行考察。上海的經濟地理位置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發生瞭很大的變化:幾百年前隻是長江口附近的一個漁村,現在已成為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此外,自然資源的重大發現、生產力分佈的變革、新的交通幹線的建成、國際形勢的演變等,都會使一些地區的經濟地理位置相應地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