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佈於海洋中各門類動物的總稱。約占地球表面積71%的世界海洋為動物提供瞭巨大的生存空間。據統計現生海洋動物已知有16~20萬種。它們形態多樣,有微觀的單細胞原生動物和長達30餘米、重達190噸的高等哺乳動物──藍鯨;它們分佈廣泛,從赤道到兩極海域,由海面到海底深處,均有其代表。

  特徵 ①分佈不均。一般動物的數量隨海洋深度增加而減少(圖1),

圖1 動物的數量隨海洋深度增加而減少

鄰中國海浮遊腹足動物的種類數(1963年統計)

動物的種數隨海洋緯度的增高(即暖水地帶向冷水地帶)而變少(見表)。②門類繁多。動物界所有主要門類在海洋中都有其代表,據美國學者D.尼考1971年的統計,現生37個動物門中,海洋中至少包括34個門,其中櫛水母動物門、帚蟲動物門、毛顎動物門、腕足動物門、須腕動物門、棘皮動物門等為海洋所特有;現生86個動物綱中,生活在海洋中有73個綱。③種數較少。由於相對均勻、穩定的海洋環境不利於動物種的分化,並且種數占現代動物種大約一半的昆蟲綱在海洋中幾乎完全沒有,因此海洋動物種數比陸地少得多。據1971年尼考統計,在現生動物100萬種中,海洋動物僅有17萬種。④結構簡單原始。海洋環境條件相對穩定。導致動物體結構發展比較緩慢,保持著許多古老類型。如著名的“活化石”腕足類的舌形貝( Lingula,俗稱海豆芽)、似穿孔貝( Terebra tulina)、軟體動物門的新蝶貝( Neopilina)、脊椎動物類的矛尾魚( Latimeria)等,均有3億年以上的歷史。現代生活於海洋中的海龜、海蛇等爬行動物,鯨、海豹等哺乳動物,都是由原始海洋中的魚類移居陸地逐漸進化為爬行動物、哺乳動物之後而由陸地返回海洋的,故又稱為次生性海洋動物。

  類型 根據生活方式的差異可劃分為兩個基本類型,即水層動物和底棲動物。水層動物又可分為:漂浮動物、浮遊動物、遊泳動物。根據海洋環境的物理化學性質和生物學特征,可劃分為3個生態帶:沿岸帶(又稱淺海帶)、遠洋帶(又稱開闊海帶)和深海帶(圖2)相應地形成沿岸動物群、遠洋動物群、深海動物群。

圖2 海洋3個生態帶劃分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