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海洋環境、海洋資源、航海地理為主要內容的地圖。如海底地勢圖、海底地質圖、海洋水文、海洋氣候圖、海洋漁業資源圖、航海圖等。古代有許多航海圖。20世紀初,國際海道測量組織的成立,為航海圖的發展做瞭許多工作。兩次世界大戰以來,製圖的範圍從近海擴展到大洋,出現瞭許多專題海洋地圖。

  海洋地圖較多地用動線、點符表示洋流、潮流等動態現象;用等值線表示同一深度水準的連續變化,如鹽度、溫度等;用一組圖並輔以剖面圖表示垂直變化;用水深註記記和等深線表示海底地形(在航海圖上則以水深註記為主);為瞭便於在海上使用,常采用墨卡托正圓柱投影。

  航海圖是海洋地圖的主要類型。它是為瞭保證海上航行安全、供船舶航行定位使用的專用海圖。它不同於普通海洋地圖,但由國際海道測量組織發起編制的《大洋地勢圖》比較接近於普通海圖,該圖自1904年以來先後出瞭5版。

  專題海洋地圖是另一類主要的海洋地圖。它是突出表示某一或某些海洋要素的地圖。早期的專題海洋地圖是以海洋水文、氣候圖為主,隨著對測深資料的積累和對海底研究的逐步深入,20世紀50年代前後出現瞭一批海底地勢圖,如日本編繪的《西北太平洋海底地勢圖》、美國編繪的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3幅洋底圖。為瞭開發利用海洋,還編制瞭一些綜合反映海洋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的專題海洋地圖,以及與石油、天然氣和礦產資源開發有密切關系的大陸架地區的專題海洋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