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地與海洋的交接地帶。陸地與平均海平面的交線稱為海岸線。海岸帶是海岸線向陸、海兩側擴展一定寬度的帶狀區域,由彼此相互強烈影響的近岸海域和濱海陸地組成。近岸海域指高潮線以下至明顯受波浪和潮汐作用影響的水下岸坡,包括潮間帶和一定深度範圍內的潮下帶以及近岸島嶼;濱海陸地指高潮線以上至海洋水動力作用最高處的陸上沿岸地帶,相當於潮上帶。目前各國對於海岸帶範圍的具體界限看法尚不太一致,而且對這一術語在地理學概念的基礎上又增添瞭經濟和法律的含義。例如,美國1972年頒佈佈的《聯邦海岸帶管理條例》規定:海岸帶的外界即為美國領海的外界,內界則由各沿岸州各自劃定。中國80年代初的《全國海岸帶和海塗資源綜合調查簡明規程》規定:海岸帶的內界一般在海岸線的陸側10公裡左右,外界在向海延伸至10~15米等深線附近。

  海岸帶是地球四大圈層──水圈、巖石圈、大氣圈和生物圈共同作用、相互影響的地帶。此處自然條件優越,資源豐富,可進行海塗圍墾、港口建設、引水制鹽、礦產開采、水產捕撈和養殖、潮汐能發電、旅遊娛樂開發等。歷來是人類聚居和從事經濟活動的重要場所。因此,海岸帶研究不僅要掌握各自然要素的特征、分佈和變化規律,而且要探討這個地帶的自然環境與社會經濟活動之間相互影響、彼此制約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