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時期內城市發展的計畫和各項建設的綜合部署,是建設城市和管理城市的依據。

  城市一般是一個政治、經濟、文化和居民生活居住的多功能的綜合體。為瞭使城市有計劃、有秩序地發展和建設,需要根據其周圍一定地域範圍內的自然條件和經濟地理條件,以及城市職能、城市體系、城市地域結構、城市形態、城市土地利用、城市生態系統、城市規模等方面情況,合理地進行城鎮佈點,安排城鎮居民點體系,擬定城市的性質和發展方向、城市的規模和用地範圍,研究和安排排城市工業、倉儲、交通運輸、居住、公共建築、園林綠化和道路、給水、排水、供電等市政公用設施的建設規模、標準和佈局。

  城市規劃任務涉及到社會、政治、經濟、地理、建築、藝術、工程技術等多種學科,是一項綜合性的科學工作。城市規劃包含空間的成分,與地理學密切相關,成為城市地理學的重要內容。由於每個城市的自然條件、歷史條件和區域經濟基礎不同,城市的職能、規模不同,以至城市的總體佈局、城市結構等也很不相同,城市規劃具有一定的區域性。隨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城市規劃也須進行不斷的修改和補充。因此,它是一項長期和經常性的工作。城市規劃是貫徹落實國傢建設計劃的一個重要步驟,所以又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工作。

  城市規劃的內容 城市規劃可以分為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兩個階段。

  城市總體規劃是城市建設發展總的戰略部署。主要任務是擬定城市的性質、發展方向和合理規模,安排城市用地的功能分區和各項建設的總體佈局,佈置城市道路和交通運輸系統,選定規劃定額指標,制定規劃實施步驟和措施。總體規劃一般以20年為規劃期;近期建設規劃是總體規劃的組成部分,是實施總體規劃的階段規劃,規劃期一般為5年。總體規劃的圖紙包括城市現狀圖、城市用地評定圖、城市環境質量評價圖、城市規劃總圖、城市各項工程設施規劃圖、城市近期建設規劃圖、城市郊區規劃圖等。另需編寫總體規劃說明書和必要的附件等。

  城市詳細規劃是對總體規劃進一步的具體化。其主要任務是對城市近期建設規劃范圍內的房屋建築、市政工程、公用事業、園林綠化、環境衛生和其他公共設施等作出具體佈置;確定街道紅線、道路斷面和控制點的坐標、標高;選定居住建築、公共建築、公共綠化等項目的定額指標。

  城市規劃發展簡史 城市的形成和發展受物質資料生產方式的制約,同時也受城市的區域經濟基礎和自身建設條件的具體影響。早在奴隸制社會,很多城市的佈點及其建設和發展已具有一定的規劃意圖。如中國商代的都城有整齊的道路系統和規則的城市格局。

  到封建社會,城市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城市規劃也進一步明確。如中國唐代長安城,人口最多時曾達100萬人左右,城市佈局嚴謹,渾為一體,皇城居中偏北,東、南、西為居住坊裡;由南北、東西向道路組成整齊的方格式道路系統。明代北京城的用地佈局和道路系統更為完善,並充分利用自然地形,把一些河湖水面組織到城市總平面中來,大大地豐富瞭城市面貌。再如歐洲16~17世紀,各君權專制國傢的首都如巴黎、倫敦、柏林、維也納等,城市的改建、擴建速度大大加快,其中尤以巴黎改建規劃影響最大。巴黎城郊凡爾賽宮的總平面佈局采用的軸線對稱放射形式,為以後許多國傢城市規劃所效法。

  進入資本主義社會,城市發展迅速,由於大工業生產方式以及交通結構的改變(鐵路、港口水運、航空和汽車交通的出現)等影響,城市擁擠,佈局混亂,污染嚴重,勞動和生活條件惡化等狀況日趨嚴重。1898年,英國的E.霍華德提出瞭田園城市的設想(見衛星城鎮),以後又有一些學者陸續提出瞭在大城市周圍建設衛星城市的規劃理論,並開始在一些國傢進行嘗試。1933年,國際現代建築協會(CIAM)在希臘雅典舉行的會議上,討論通過瞭一個《城市規劃大綱》,即《雅典憲章》。大綱首先指出,城市的規劃建設要與其周圍影響地區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同時指出,城市規劃要解決城市居民的居住、工作、遊憩和交通四大活動問題,並提出瞭城市居住、環境、交通等弊病產生的原因及其解決途徑。這個大綱對以後的城市規劃理論和實踐產生瞭深遠的影響。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城市化的進程發展很快,使城市出現瞭許多新的特點:形成瞭以大城市為中心的城市群,城市的職能從單一性發展到多樣性,城市內部功能組織也由簡單變為復雜。同時,由於城市經濟活動的頻繁,現代城市交通結構的變化以及電訊技術的發展,使城市動態特性十分明顯。城市空間結構逐步從向心結構變為離心結構,從一元化結構變為多元化結構,從封閉式結構變為開敞式結構。因此,現代城市規劃突破瞭古代和近代單一城市的概念,把一個城市置於其周圍一定的區域之內,研究和確定地區城鎮居民點體系,明確各個城市(鎮)的性質、發展方向和合理規模。

  現代化城市規劃建設的目標可歸納為:①控制城市增長保持在合理的規模;②不斷完善交通、電訊體系;③更新城市工業技術裝備,消除環境污染;④創造舒適、清潔、文明的居住環境,改善生活條件;⑤使城市土地利用趨於合理,發揮更大經濟效益。總之,使城市生產、生活和城市建設、管理高效率、低消耗,將城市組織成一個功能協調、空間環境協調的有機整體。

  現代城市規劃應用電子計算機、數學方法、遙感技術和系統工程學等現代技術理論和方法,向進一步的定量分析和數值預測方向發展,使解決復雜的城市規劃綜合性的問題、提高城市規劃水平成為可能,促進瞭城市規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