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力學傢。1863年4月17日生於薩默塞特,1940年6月5日卒於牛津。

  樂甫出生於英格蘭一醫生的傢庭,1882年進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1886年成為該學院研究員。從1899年起在牛津大學學主持塞德利自然哲學講座。1894年當選為英國皇傢學會會員。他還長期擔任倫敦數學學會秘書,1912~1913年任該會主席。

  樂甫的主要貢獻在變形介質力學方面,他應用流體力學和固體力學原理解決地球動力學問題,在地球結構方面有影響深遠的發現。他在電波和彈道學方面也有不少成就。

  樂甫的第一部著作《數學彈性理論》總結瞭20世紀以前彈性力學的全部成果,精練而嚴謹地論述瞭彈性理論方面的成就。在初版(1892~1893)後的半個世紀中,被奉為經典著作。在這本書中,樂甫精辟地分析瞭20世紀前彈性力學的發展歷史,認為彈性力學的發展既有來自技術的推動,更有來自認識自然哲學的興趣。彈性理論對於認識物質結構和光的本性,推動解析數學、地質學、宇宙物理學的發展起瞭非常重要的作用。他的第二部著作《地球動力學的若幹問題》獲1911年劍橋亞當斯獎。這部著作對地殼均衡、地球的固體潮、緯度變化、地球內的壓縮效應、引力不穩定性以及行星體振動等都作瞭卓越的研究。以他的姓氏命名的“樂甫數”和“樂甫波”至今在地球物理研究中仍然很重要,前者在潮汐理論中尤為重要,後者則可能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貢獻。鑒於實際觀測到的地震表面波和瑞利波性質不盡相符,樂甫考慮瞭一個在瑞利均勻介質之上覆蓋一個彈性性質和密度不同的均勻層而構成的數學模型,由此提出的樂甫波理論,能夠解釋地震觀察中表面水平偏振橫波的存在和彌散問題。

  樂甫的主要著作《數學彈性理論》(A Treatise on the Mathematical Theory of Elasticity)初版於1892~1893年,分兩卷出版,以後曾作多次修訂,1927年出第四版,1935年在蘇聯出俄文譯版,1944年在美國第一次印刷;他還寫有《地潮通論──地球動力學若幹問題》(General Theory of Earth Tides-Some Problems of Geodynamics,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