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體放電管裏從陰極孔中穿出的快速帶電原子或分子流,是1886年由德國物理學傢E.戈德斯坦首先發現的。這種帶電粒子流與管中氣體分子的非彈性碰撞,可以引起氣體的電離和發光,如果打在固體,如玻璃放電管管壁上,還會產生螢光。極隧射線中不僅有正離子,還由於電荷轉移而存在中性粒子和負離子。極隧射線中粒子的速度可達108cm/s的數量級。若想在氣體放電管中看到清楚的極隧射線束,可增大放電區的陰極勢勢降,同時使陰極後面空間的氣壓比放電區低許多倍。產生極隧射線的放電管可用作粒子加速器和質譜儀上的離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