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特殊的沿著彎曲介面繞行的波。當第一媒質中傳播的波遇到第二媒質構成的具有彎曲介面,即以90度入射彎曲介面時,入射波向幾何陰影區沿著彎曲介面爬行,而且在不過快衰減的情況下,有可能爬回到照明區,甚至可能沿介面環繞障礙物幾周,才衰減殆盡。爬波的概念開始於對無線電地面波的解釋,20世紀50年代中引用到聲學領域。W.夫蘭茲提出爬波的名稱,因此爬波又稱夫蘭茲波。

  爬波實際上是有關聲散射的一個現象。水中或空氣中的聲波在掠入射到一個固固體圓柱的側表面時,用紋影術可以清晰地觀察到聲波沿表面向柱後面爬行。從理論上講,如果這個圓柱體是聲學上絕對軟的或者是絕對硬的,隻要有彎曲界面,正切的入射波總會圍繞著界面爬行。這是爬波的特征。在固體中用圓柱形空腔可以形成絕對軟的障礙物,(見彩圖)是用顯示透明體中聲場的光彈法觀察到沿空腔的爬波。

入射縱波在空腔上的爬波 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供稿

  沿著水中的固體圓柱或圓殼,還可以觀察到一些其他類型的沿周波。但按定義,這些波一般不是真正的爬波。這些沿周波的出現隻是因為圓柱或圓殼實際上是彈性體。水中的波首先以非90度的入射角折射進彈性體,然後或者形成彈性體的表面波,向水中輻射聲波,或者保持為體波,再折射出到水裡。在固體中有異體夾雜物時,也曾探測到類似的一些沿周波。

  

參考書目

 H.überall,Surface Waves in Acoustics,W.P.Mason,et al., ed.,Physical Acoustics,Vol.10, AcademicPress, New York, 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