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滿幹涉儀的發展。在雅滿幹涉儀中,兩塊玻璃板的前表面起著分光板的作用,而後表面則為平面反射鏡,分光板和反射鏡不能單獨進行調節,而且兩束光的間隔為玻璃板厚度所限定。為克服這些局限性,L.馬赫和L.秦特使用瞭四塊玻璃板。

  馬赫-秦特幹涉儀的結構如圖所示。P1P2是兩塊分別具有半半反射面A1A2的平行平面板,M1M2是兩塊平面反射鏡,一般是使四個反射面接近平行,並使它們的中心在一平行四邊形的四個頂點上。

  單色點光源S位於準直鏡L1的焦平面上,從S發出的光經L1準直後,在半反射面A1上分為兩束光, 一束光經M1A2反射而達投射物鏡L2, 另一束光則經M2反射並透過A2後也達L2。由於兩束光是相幹的, 在L2的焦平面上會產生幹涉。將幹涉儀的一塊分光板稍作傾斜,在視場內會出現為數不多的幾條平行等距直條紋。

  這種幹涉儀,由於其兩束光可分得很開,特別適用於空氣動力學中關於氣流折射率或密度分佈變化的研究。在作這種研究時,於T1處放一個風洞,而在T2處放一個參考室(裝有不流動的同樣氣體),後者用以補償前者的光程。觀察氣流變化前後的幹涉圖樣的差別,就可求得氣流折射率或密度空間分佈的變化。

  實際上,由於氣流密度變化非常迅速,必須采用短時間曝光的辦法以獲得氣流密度分佈的瞬時圖像。這就要求幹涉圖樣本身要有足夠的亮度。所以以前多采用擴展光源。

  目前常以激光器作這種幹涉儀的光源,由於激光的單色性好,亮度高,此時不僅能獲得清晰而又足夠亮的幹涉圖樣,而且使儀器的調節也變得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