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數學傢和物理學傢。1777年 4月30日生於佈勞恩斯魏克(今在聯邦德國),幼時傢境貧苦,聰敏異常,受一貴族資助才進學校受教育。1795~1798年在格丁根大學學習,1799年得博士學位。1807年任格丁根大學數學教授和天文臺臺長,一直到逝世。1833年高斯和物理學傢W.E.韋伯共同建立地磁觀測臺,組織磁學學會以聯繫全世界的地磁臺站網。1855年2月23日在格丁根逝世。

  高斯長期從事於數學並將數學應用於物理學、天文學和大地地測量學等領域的研究,著述豐富,成就甚多。他一生中共發表323篇(種)著作,提出404項科學創見(發表178項),完成4項意義重大的發明:(日光)回照器(1820)、光度計(1821)、電報(1832)和磁強計(1837)。在各領域的主要成就有:①物理學和地磁學中,關於靜電學(如高斯定理)、溫差電和摩擦電的研究、利用絕對單位(長度、質量和時間)法則量度非力學量(如磁場強度)以及地磁場分佈的理論研究(如把地面上任一點的磁勢進行球諧分析)。②利用幾何學知識研究光學系統近軸光線行為和成像,建立高斯光學。③天文學和大地測量學中,如小行星軌道的計算,地球大小和形狀的理論研究等。④結合實驗數據的測算,發展瞭概率統計理論和誤差理論,發明瞭最小二乘法,引入高斯誤差曲線。此外在純數學方面,他對數論、代數、幾何學的若幹基本定理作出嚴格證明,如自然數為素數乘積定理、二項式定理、散度定理等。

  在CGS電磁系單位制(emu)中磁感應強度的單位定為高斯(1932年以前曾用高斯作磁場強度單位),便是為瞭紀念高斯在電磁學上的卓越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