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物理學傢,對數學和化學也有貢獻。1775年 1月22日生於裡昂一個富商傢庭。年少時就顯出數學才能。他的父親信奉J.J.盧梭的教育思想,供給他大量圖書,令其走自學的道路,於是他博覽群書,吸取營養;盧梭關於植物學的著作燃起瞭他他對科學的熱情。1802年他在佈爾讓-佈雷斯中央學校任物理學和化學教授;1808年被任命為新建的大學聯合組織的總監事,此後一直擔任此職;1814年被選為帝國學院數學部成員;1819年主持巴黎大學哲學講座;1824年擔任法蘭西學院實驗物理學教授。1836年6月10日在巡視法國各大學途經馬賽時逝世。

  安培由於其父在大革命中被處死和妻子的早喪,曾經歷瞭種種不幸,這既使他篤信宗教又遵循一種追求確鑿的事物和探索現象的客觀原因的本體論哲學,從而對於他的科學活動產生深刻的影響。從1800年起直到他去世,他的持續的智力熱情都在思考他的哲學體系。與此同時,他也致力於一些科學研究,並具有相當的創見。1800~1814年,他的主要興趣在數學方面,曾研究過概率論和積分偏微分方程。他有些像L.歐拉具有僅在天才的數學傢中才見過的那樣發現數學關系的奇特才能。1808~1815年,他作瞭一些化學研究。他幾乎與H.戴維同時認識到元素氯和碘;他比A.阿伏伽德羅晚3年導出阿伏伽德羅定律,並撰文論證玻意耳-馬略特定律與恒溫下體積和壓強之間的關系,此文與P.S.M.拉普拉斯關於毛細作用的重要論文在數學分析應用於分子領域方面具有先驅的作用;他還試圖尋找各種元素的分類和排列順序關系。

  安培最主要的成就是1820~1827年對電磁作用的研究。1820年7月,H.C.奧斯特發表關於電流磁效應的論文後,同年9月4日,D.F.J.阿喇戈在法國科學院報告瞭奧斯特實驗,引起安培的註意,兩周後(9月18日)安培報告瞭他的實驗結果:通電的線圈與磁鐵相似;9月25日,他報告瞭兩根載流導線存在相互影響,相同方向的平行電流彼此相吸,相反方向的平行電流彼此相斥;對兩個線圈之間的吸引和排斥也作瞭討論(見彩圖)。通過一系列經典的和簡單的實驗,他認識到磁是由運動的電產生的。他用這一觀點來說明地磁的成因和物質的磁性。他受到摯友A.-J.菲涅耳的啟示,提出分子電流假說:電流從分子的一端流出,通過分子周圍空間由另一端註入;非磁化的分子的電流呈均勻對稱分佈,對外不顯示磁性;當受外界磁體或電流影響時,對稱性受到破壞,顯示出宏觀磁性,這時分子就被磁化瞭。安培的分子電流假說在當時物質結構的知識甚少的情況下無法證實,它帶有相當大的臆測成分;在今天已經瞭解到物質由分子組成,而分子由原子組成,原子中有繞核運動的電子,安培的分子電流假說有瞭實在的內容,已成為認識物質磁性的重要依據。

A.-M.安培(1735~1836)演示電流作用力的儀器(復制品)

  為瞭進一步說明電流之間的相互作用,1821~1825年,安培做瞭關於電流相互作用的四個精巧的實驗,並根據這四個實驗導出兩個電流元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公式。雖然安培在推導中用瞭不必要的假設,但是他的精湛的實驗技巧與探求根源的思想一直為後人所稱頌。1827年,安培將他的電磁現象的研究綜合在《電動力學現象的數學理論》一書中,這是電磁學史上一部重要的經典論著,對以後電磁學的發展起瞭深遠的影響。

  為瞭紀念安培在電學上的傑出貢獻,電流的單位安培是以他的姓氏命名的。